百位人大代表话小康丨于玉兵:遍栽“致富苗” 丰收“无价宝”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9-17
如皋市长江镇人大代表、长江镇田王村党总支书记 于玉兵
“种苗在田王,村民奔小康。”这是村民们夸赞于玉兵的肺腑之言。昔日田王村是全市粮食低产的地区,几经改造虽能种上水稻,但产量上不去,人均收入仍然很低。怎样让村民们富起来?于玉兵把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下决心找一条适合田王村生态发展的小康之路。
在“一亩三分地”上“挖金找银”
田王村并不是如皋传统意义上的花木种植区,2012年,于玉兵多次找有经验的村民代表分析土壤特点,为田王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大家认为,高沙土种粮不行,培植花木可行!为此,于玉兵萌生了在“一亩三分地”上“挖金找银”的小康美梦!
为解决苗木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于玉兵专程到南通农学院“拜师”,邀请教授为村民授课。因为规模大、成活率高,田王苗木虽然起步较晚,却迅速打开市场,8年来于玉兵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断加强和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院校研发合作关系,只要遇到种植难题,他力争“不过夜”解决,总是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发信息,甚至视频向专家请教。深夜11点多,于玉兵还拨打专家的电话,爱人责怪他:“玉兵,夜里打电话,影响人家休息!”于玉兵解释说:“解决田王苗木发展的事儿,一刻钟都不能耽误!”在于玉兵的努力下,田王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构建起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管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现代种苗产业体系。
开发邻边拾地见缝插绿
小小树苗八寸长,一年当得十年粮!这就是田王村作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花木育苗基地的底气。
村民们辛勤劳作
“发展苗木产业,永续利用,惠泽子孙。”于玉兵又酝酿拓宽苗木种植的方案,发动村民将房前屋后的邻边拾地见缝插绿,不仅有效推进了田王村的环境整治,而且每户可实现经济创收2万元。见缝插绿种小苗的思路,为60岁以上的富余劳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们称之为“晚霞行动”。
如今漫步田王村,民居白墙黛瓦,花草水景遍布,原先堆放在房前屋后的秸秆、柴木都不见了,村民们清除杂草杂物,开发闲置空地,既肥了集体,又富了口袋。据统计,田王苗木共带动村民就业 200多人,年均增收7万多元。
让贫困户在苗圃里挑到“金子”
“吃上‘生态饭’,越嚼越有味。虽说田王人靠培育苗木富起来了,可一些无苗木培育技术的贫困户一时还没有挣钱的渠道。”于玉兵在心里盘算着,一定要让贫困户在田王苗木的“富矿”里挑到“金子”,让更多田王人享受浓浓的“金山”幸福感。
于是,于玉兵找到田王苗圃的负责人商量,让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来帮忙挑草,自己组织人大代表及党员干部分头登户敲门通知,用“敲门行动”为贫困户搭起“致富桥梁”。田王村2组赵素珍是村里的典型特困户,9年前儿子离世,只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赵素珍被推荐到田王苗圃,虽上点年纪,但身体很好,挑除杂草现在成了她的“拿手活”。“不但挑得快,还清得干净,每天有近百元的工资,赵大娘家很快脱了贫。”于玉兵用“苗”扶贫,帮助全村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9年全部成功脱贫。据预算,今年全村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增收24000元。
围绕社情民意积极发声
作为人大代表,于玉兵始终牢记为民履职的神圣职责,他主动把发挥代表作用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田王村14组、15组防渗渠年久失修,多处漏水、破损,不仅无法有效灌溉,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接到村民反映的问题,于玉兵立即到现场了解实情,按照大家的意愿,将原有旧渠全部拆除新建、对出行重要路段改建涵洞。由于临近水稻种植季节,加之村级资金有限,于玉兵一边紧盯修缮农业基础设施进度,一边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资金补助,在他的积极协调争取下,防渗渠如期建成,彻底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于玉兵走访村民
履职期间,于玉兵通过接待选民、入户走访调研等活动细致了解社情民意,并提出了“关于加大对村居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拓宽农村村营收入途径”等多条建议意见,并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及时解决。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画好山水画,继续做好生态发展文章。”于玉兵如今越琢磨,越觉意味深。一直以来,他通过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暖群众,积极带领群众致富脱贫,解决群众关心的一件件民生问题,彰显了一名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