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人人有活干 户户有收入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11-11
每天早上,铜山区汉王镇汉王村的刘小丽骑着电动自行车,与同行的几个小姐妹一路说着笑着,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上班的云意电气公司。
“离家近,又能在上市大公司上班,又不拖欠工资,感觉过得很舒心!”说着说着笑容爬上了刘小丽的眉梢。
像刘小丽一样,这些徐州高新区周边的农村女孩,不需要再到“北上广深”打工了,家门口的企业越来越“高大上”,进这样的工厂既有面又挣钱,一点不比进大城市差。
近年来,铜山把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促进创业作为百姓增收的关键举措,着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圈,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农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高富帅”带动 实现产业富民
产业直接创造财富,决定劳动者能够取得多少收入,是做大经济蛋糕、做好富民“加法”的根本支撑。
铜山提出“抓产业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就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多年努力,构建起徐州高新区、铜山经开区和六个特色园区的“两区六园”工业布局。徐工汽车、维维、云意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业。软通动力、淮海数据湖、多肽微谷等“高大上”新兴产业,为当地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高层次的就业平台。目前,仅徐州高新区就发展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多家,安排了6万产业工人。
利国镇、柳泉镇的钢铁产业园,大彭镇的工程机械园区,马坡镇的玻璃产业园,张集镇的快递物流等,都以强大的产业优势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批当地农民就业。
在搞好工业的同时,铜山对城区和镇区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综合打造,营造商业氛围,促进三产的发展。利国、郑集、柳新、大许等镇区服务业日渐兴盛,农民洗脚上地,通过“做生意、做买卖”实现增收致富。去年,铜山工商新登记各类企业和新发展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29%、65%。
为挖掘特色,拓宽富民受益面,铜山围绕徐州主城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传统手工、特色农业等蓬勃兴起,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大农业成为致富源。
农村电子商务是近年来铜山发展较快的富民新兴业态,区里每年拿出千万元扶持电商发展,目前,京东便利店、天猫优品、云田商城、卖货郎等农村电商平台已经进驻铜山乡镇,形成了马坡玻璃制品、房村乐器配件、茅村多肉植物、棠张蚕丝制品等10个规模电商专业镇,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专业村达30多个。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电商企业达655家,淘宝网店3万余家,电商从业人员6万多人,全区年线上交易额近百亿元。
“小红娘”牵线 实现就业富民
登录“铜山区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会看到2000多条求职招聘信息。这个旨在为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的微信公众号,从去年7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已进驻企业500余家,发布求职信息3000多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找工作的“小红娘”。
这是铜山为促进群众就业而推出的众多服务举措中的一个。
“哪里有需要就把平台建在哪里,筑牢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铜山劳动保障部门着力打通农民就业“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区里投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覆盖,打造出三星级劳动保障服务站30个,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5个, 并率先在苏北实现村(社区)专职协理员配备率100%。
为提高服务质量,铜山不断提高平台规范化建设水平,所有镇、场(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统一配备了就业系统触摸查询一体机和大型液晶显示屏,实现全市范围求职招聘信息实时发布。行政村(社区)平台建设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统一配备了电脑,开通人社专网。
依托三级劳动保障平台,铜山积极探索有效的富民新路。建立了马坡玻璃瓶园区、三堡木材加工园区、黄集农产品加工园区等10个农民就业创业孵化园区,在证照办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就业培训、劳动保障等综合服务,共吸引100多家企业进驻,安排农村劳动力7000多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000多万元。
为保证贫困家庭就业,铜山通过开展贫困人员就业援助、贫困人员免费技能培训等活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贫困劳动者,有转移就业愿望的人员推荐就业岗位至少两次,推动就业意向达成并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做好培训、输送、服务对接等保障工作。
“城归族”引领 实现创业富民
“致富步子快,要靠能人带”,对于这句话何桥镇马行村群众深有感触。
位于黄河故道边上的马行村原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贫困村,几年前,在上海、广州等地做蔬菜经纪人的黄明诗,看到家乡落后面貌,决定停掉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家乡带领百姓创业致富。通过多次试验和长年的市场经验,黄明诗带领马行村大面积种植土豆,并打入上海市场,2016年11月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土豆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豆豆”。
能人带动,还要靠政府帮扶,当地政府给村民们提供免费的土豆种,每亩造价3000元左右的蔬菜大棚补贴2500元,2016年区里又专门投资为马行村建起了冷库,提高了持续增收的能力。
近年来,铜山瞄准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城归族”,把他们当作“香饽饽”,在政策上扶持、情感上感召,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涉农项目等扶持措施,探索推广了“富民贷、强村贷、美丽乡村贷”等普惠金融产品,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小微企业及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绿色发展项目给予支持。
马坡镇九段村陈园园,大学毕业后在浙江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看到家乡的电商发展前景,辞去工作加入到返乡创业的大军,在参加了电商创业培训后,于2015年3月注册了徐州碧朗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面对日渐饱和的国内市场,她利用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先后开通了英语、日语等出口网站,产品瞄准欧美和东南亚发达国家,每月销售额从5万元陡增到现在的15万元,从销售玻璃瓶发展到了根据国外客户的需求进行私人订制,既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又为当地电子商务的提档升级打开了新的视角。
铜山还通过“十佳回乡创业者”“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激励了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创业实践,涌现出吕永久、赵厚思等一批创业典型,其中吕永久被评为“江苏省十大创业明星”和“全国优秀农民工”。
“城归族”和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加工能手和经纪能人等组成农业发展生力军,他们和大学生村官、扶贫结对帮扶干部等一大批从高校、机关等下到农村的村、组干部一起,构成近10万的乡土人才队伍,成为铜山乡村振兴的“宝贝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