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江苏农村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农村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伟大成就振奋人心,将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奋进力量,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大潮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田野大地上创造新业绩。
百年建伟业,农村面貌展新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彪炳史册的壮举,在全省农村干部群众心中,激发起强烈的自豪感。
“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澎湃!”句容市宝华镇仓头村党总支书记赵贤财说,曾经的仓头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各家各户独立耕种,生产方式单一,收入微薄。2012年,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该村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注册成立了“仓头村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打造优质稻米品牌,辐射1700个农户。2020年,该村水稻总产量达1200吨,集体收入达360万元。2021年,仓头村正全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促进仓头村及周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助力强村富民。
无锡阳山水蜜桃闻名遐迩。眼下正值第一批水蜜桃集中上市,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干部群众们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曾经的桃源村是个贫困村,10多年来,我们坚持党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百姓富,探索出一条‘以桃兴业’‘以桃富民’的融合发展之路。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元。”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说,“如今的桃源村环境美、村民富、村风文明,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南吉村,文化氛围浓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华泽书社先后举办阅读推广、农技培训、文体活动等400多场次;开展关爱未成年人特色主题活动45场次;连续举办8届农民读书节,累计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村文化党支部书记、华泽书社创办人乐华泽介绍,书社占地面积916平方米,拥有藏书1万余册,设有丁沙沟、古殿村两个分社,覆盖5个自然村、5000多人口,为“三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党总支书记徐椿介绍,东风村曾是出了名的“破烂村”,没有资源优势、缺乏特色产业,硬是靠农村电商搭上发展“快车道”。如今,东风村电商一条街两侧,家具配件、家具摄影、板材、物流店铺应有尽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当前,东风村正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依托正在建设的互联网产业园,不断推进产品提档升级,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小企业孵化示范基地、市级文明乡镇……这是泗阳县李口镇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李口镇党委书记王少波说,截至2019年底,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036户、6770人已实现全部脱贫,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均已实现脱贫出列。“十三五”期间,李口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41%,达到20858元。
做平凡英雄,助力乡村振兴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先进典型身上那种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党委书记沈斌介绍,开弦弓村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笔下的“江村”,每年吸引着大量专家学者前来调研、采风。“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这几年,村里积极拓展乡村研学旅游产业,通过环境整治与项目改造,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踏上新征程,开弦弓村将进一步完善农文旅综合体、民宿等配套,积极引入现代农业企业赋能农产品开发,以特色消费体验留住游客,同时推进三星级特色康居乡村全覆盖,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村民致富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
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开沙村位于“长江明珠”开沙岛上,植被和水体覆盖率高达83%,靠打“生态牌”、吃“旅游饭”,村民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村第一书记沙苏敏说,开沙村正按照党建联盟模式实施“蜂巢共筑”工程,以机关第一党支部、开沙村党总支、江苏恒科党总支等为载体组建“1+1+N”党建综合体,打造以“蜂巢”党建为核心的“服务圈”“发展圈”“盟友圈”,集中智慧力量打响“沙水渔农”品牌,力争2021年建成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标杆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省农村干部群众投身“三农”工作的决心是坚定的。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罡门村通过聚合优势资源打造高科技花卉种植基地,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有效带动富民增收。该村党总支书记周洪亮说,下一步将继续围绕鲜花特色产业,在抓党建、促发展、强治理、惠民生等重点工作上下好“先手棋”,同时整合现有的农业资源、产业基础和特色文化,奋力把罡门村建设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村,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加大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力度,为群众办了一件件暖心、贴心、舒心事。”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村里当前的重点是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近期将有375栋楼房交房,力争到明年初让农房改善覆盖村里的每家每户。
不负韶华,青春写在田野上
近年来,全省各地农村多了一群“新农人”,他们带着感情、知识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在大地上书写青春本色,让这片田野充满希望。
“我希望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生鲜超市都能摆上我们自己养的生态鱼。”说这话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陆超平正从南京汤山仓库赶往溧水基地的路上。周末去盐城,下周还要跑上海,为拓展销路,最近他的行程被排满。陆超平和团队开发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近年来逐渐在乡村铺开。如今,江苏、上海等地的600多家农户用上他们团队的技术,实现了增收致富。
和陆超平一样忙碌的,还有年轻的水稻育种研究员徐洁芬。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的育种秧田里,徐洁芬一手竹竿一手记录本,在田间查看苗情。自2009年硕士毕业后,徐洁芬全力投身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农技推广工作。扎根农村12年,她参与的育成水稻新品种有10多个,多个水稻新品种被列为优质米主推品种,至今累计推广应用达3000余万亩,有力推动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我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接过老一辈育种专家的接力棒,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护士到花农,85后彭路清的跨界让人惊讶。2020年,她的花卉种植基地落户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福成村。“除了自己种植外,我正考虑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做大这份‘美丽事业’。”彭路清说,通过花艺种植,为村民提供种子、技术、成品回收等服务,引导村民们家家种花。同时从花卉产业向旅游业延伸,衍生出花艺培训、婚纱摄影、民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奔上小康路。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会继续摸索更多新路子,助力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事业。”淮安市惠丰农机合作社创始人张久成早年返乡创办农机合作社,率先推出了“选种、育苗、栽插、植保、管理、收割”全程委托种田服务,将当地水稻小麦亩产效益提高了20%以上。如今,合作社从最初的24亩土地扩展到千余亩,社员从10多人增加到128人,先后为500户贫困家庭提供免费服务,带领千余名农民增收致富,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
(徐超 朱文军 吉凤竹 范玉贤 张宇熠 魏琳 华钰 杨琦 钱飞 卢佳乐 董翔 周成瑜 李鑫津 王安琪 张莎沙采写 董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