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苏南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顺利过渡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6-09
苏南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的顺利过渡与平稳跨越,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顺利实施,是苏南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苏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达标收官、提高质量阶段。按照省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类36个指标(2013年版)统计,到2014年,苏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程度99.0%,远高于达标基准;31个指标达标,比例超过八成。整个苏南呈现出经济高度发达、城乡环境优美、文化教育繁荣、贫富差距缩小、社会秩序和谐的喜人景象,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已基本建成,具备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初步形态。
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征程已取得积极进展。对照《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版)》,到2014年,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得分为91.45分,远高于全省平均的84.05分;五大类目标实现的程度分别为:经济发展类91.08%;人民生活类82.08%;社会发展类96.52%;民主政治类99.63%;生态环境类88.85%,总体实现水平较高。苏南现代化的初步成果证明了我省采取现代化征程“区域推进”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现代化往往起步于自然、区位和人文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率先形成现代化建设核心区,先行先试,提供示范,逐步向周边辐射和传导,带动更大区域加快现代化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苏南的率先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的现代化。
苏南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新征程,也正是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上看,创新瓶颈、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收入差距拉大等,是这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无法回避的共性挑战。苏南的现代化之路还面临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面临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经济下行趋势增强等普遍性问题,也有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结构性矛盾,还有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等现代化“短板”。如何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化解发展难题,是推进苏南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顺利过渡的关键所在。
就此,对苏南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的顺利过渡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苏南现代化的思想创新。从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量的扩张,更是质的飞跃,需要确立新的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新理念是指导苏南现代化发展的思想灵魂。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破解难题、增强动力,加强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二是以自主创新示范为核心,增强苏南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创新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苏南实现基本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机遇,要率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发展模式向内涵式集约化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把苏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江苏特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是以民生幸福建设为重点,补齐苏南现代化短板。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还是促进增长、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从目前看,苏南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是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最为明显的“短板”。要继续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把发展成果落实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努力实现有温度、可持续的发展,使苏南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强的幸福感。
四是以城乡一体化为样板,放大苏南现代化优势。要放大城乡一体化作为苏南现代化样板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构筑城乡互动产业链,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全国率先探索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机制。进一步探索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新模式,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更新,促进苏南同城化发展,打造国际化现代城市群,建设美丽新苏南,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丁宏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