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精准扶贫结出幸福之果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6-23
昔日黄河侵泗夺淮,600余年频频泛滥成灾,给古丰大地带来无尽灾害, “无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成了现实的写照。
1992年丰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贫县,近年来,丰县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落实好市委“一个好六个全覆盖”指示精神,大力实施“14616”扶贫开发战略,截至2018年底,全县45588户、109765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已实现39798户、98637人脱贫,脱贫率87.42%;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实现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万元,达标率75.6%;湖西片区整体面貌明显改善。
聚焦扶贫帮困全覆盖
丰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帮扶联动网络。全县26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驻村,15个工作组包挂15个镇(街道),协调推进包挂镇村脱贫攻坚工作;健全完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机制,将责任任务逐项落实到38家部门、单位和15个镇(街道);落实“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省委驻丰帮扶工作队优势,累计协调各类到县资金2.6亿元;坚持尽锐出战,从全县104家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择优选派346名科级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择优选定12928名帮扶责任人,明确第一书记扶贫“十项职责”和帮扶责任人“十一项职责”;调整充实镇村扶贫工作第一线人员力量,每镇(街道)扶贫办均配备3-5名专职工作人员;注重发挥行业部门政策帮扶作用,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内容;注重发挥社会帮扶作用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慰问帮扶”等活动,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筑牢扶贫开发坚强支撑
丰县范楼镇幸福村其实以前很穷,邻村的群众都称之为“可怜庄”。村民李少先原本是一位贫困户, 2013年,丰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启动,建设了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6大种植区块。其中油桃产业园区落户幸福村。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的形式,李少先率先加入油桃的种植队伍中。政府统一供应苗木,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大棚种植技术。现在,每个大棚油桃产量高达3000公斤。看着油桃树,李少先表示“能不开心嘛,我有13块大棚,一块大棚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一年下来有25万多。”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以幸福村大棚油桃产业园为例,园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余人。
丰县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16年以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257项,完成投资334.08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协议引资总额344.83亿元。丰县持续深化产业扶贫,以南部果区、北部特菜“两区建设”为统揽,大力实施“果业振兴计划”,重点打造师寨镇菌光互补产业园,高标准建设以洋葱、大蒜、芦笋、山药等蔬菜种植为主的四大特色蔬菜优势示范片,加快推进君乐宝二期和江苏立华牧业百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果菌菜牧”等特色富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先后实施产业富民项目21个,总投资6130万元,带动农户6453人和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增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充分发挥能人和新型经营主体减贫带贫作用,通过土地流转、资金资产参股、订单帮扶等,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与低收入农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大力推广菌光互补模式、瑞农订单农业模式等6种可复制、易推广的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新模式。
■创新脱贫工作理念
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举措
2018年7月27日,王沟镇村民孔三丽与72岁的婆婆孙秀英以及村孝老爱亲理事会,三方签订孝老爱亲激励奖补协议。协议约定,孔三丽每月给婆婆孙秀英150元赡养费,村孝老爱亲理事会每月补贴孙秀英30元。随后,孔三丽将两个月赡养费300元转入王沟镇孝老爱亲专用账户。这是丰县“孝老爱亲”行动启动后签订的第一份协议。2018年7-9月丰县在12个镇村开展孝老爱亲行动试点工作,10月份,在全县全面推广。据了解,丰县70岁以上建档立卡老人占比较高,这些老人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仅靠自身努力难以长期稳定脱贫,是目前脱贫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如何破解建档立卡老年人口脱贫难题,成为新时期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面对的事实。为此丰县率先实施孝老爱亲行动,坚持“村民自愿、示范引导、逐步推广”的原则,村民自治主导,镇街推动引导,县镇两级按1:1比例设立奖补专项资金,为70岁以上建档立卡老人发放奖补金,并结合村规民约,强化正面激励、道德约束、舆论监督等举措,引导形成以子女赡养为主,政府、社会合力助老的浓厚氛围,持续改善村风民风,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类似这样的扶贫创新举措还有很多,丰县率先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在湖西片区试点开展1.5万余亩大蒜、洋葱目标价格保险,免除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保费54.46万元,有效防范和化解农产品价格风险;开拓扶贫资金整合路径,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投入电动车产业园、首羡镇农副产品产业园等一批收益较高的扶贫项目,有效保障扶贫资产收益。2016年以来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6.0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94个,发放分红资金1120.48万元,带动82413名低收入人口、41个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着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大力推广18种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的途径和模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突出脱贫实效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在低矮的“趴趴屋”住了20多年,顺河镇岳庄村贫困户岳跃新和乡亲们近两年陆续住上了新房。“两层小楼,190多平方米,新村里还有超市、学校,生活很方便。”不仅住得舒适,岳跃新还被安排到村里的奶牛厂当挤奶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有“五险一金”。靠着“搬迁扶贫”,岳庄村建起新村腾出380亩土地,他们开办家庭农场,还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加油站等,让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并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岗位。
近年来,丰县坚持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全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坚持规划先行,明确了“1+12+135”城乡规划布局和“532”县镇村人口居住格局的总体目标,让广大农民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2016年以来,先后搬迁村庄38个,建成新农村安置点26个,搬迁安置村民5600余户,重点打造了师寨镇小韩村、顺河镇岳庄村等一批人居环境改善与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的治理样板。丰县全面保障重点人群住房安全,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绝不让一户贫困户“住着危房被小康”。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低收入农户危房1440户,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丰县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项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12个、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13处,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47万平方米,整治黑臭水体342条,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50个,入选省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4个,造林2.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61%,居全省县区之首,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文明镇全覆盖。
■阻断贫困传递
大力提升脱贫攻坚保障水平
在师寨镇卫生院的住院部,正在进行输液治疗的谢屯村村民邓安启向记者出示了他的《帮扶手册》,他说,现在来医院就诊他就会带着这本小册子。邓安启说,由于家庭贫困,他以前有病也不敢看,自从有了《帮扶手册》,他不用担心住院押金和医疗费的问题了。
邓安启享受的是丰县推进健康扶贫的一项实际举措“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持卡的贫困群众可以享受免交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师寨镇卫生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康峰表示,在健康扶贫方面凡是建档立卡户病人,住院报销方面在正常报销以后,剩余的部分再报销百分之七十,这样整体报销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二左右。
近年来,丰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在全力推进健康扶贫方面,丰县在全市率先设立2800万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大病救助基金,累计救助20512人次。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补贴,全面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降低住院和大病保险起付线等政策,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三年来,累计补贴资金6870.33万元,建档立卡户住院补偿40157人次、1.71亿元,大病保险支付1444.53万元。
在全力推进教育扶智方面,丰县把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导向,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9900余万元,建设校舍3.7万平方米,配备信息化设备2160台套,全县115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办学标准;设立5000万元教育奖励基金,专项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2018年发放激励资金492.5万元;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保障力度,发放资助金2775万元,资助学生48481人。
在全力推进综合保障方面,丰县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面落实代缴困难群体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城乡低保资金自然增长、临时救助等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就业转移20038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1亿元、特困供养资金1.09亿元、救助金1230.69万元。
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丰县2016年以来先后实施237国道改扩建、济徐高速顺河互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35公里,新建村内道路400余公里,改造危桥100多座,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达100%;大力实施总投资16.57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村总体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8.84%,城区地面水人口覆盖率100%,城乡供水一体化地面水总体人口覆盖率达58.31%。与此同时丰县加快农村电气网改造升级步伐;基本实现农村光纤宽带网络、4G网络全覆盖;投资8000万元实施33公里北线高压燃气管网工程,大幅降低居民用气价格。
丰县湖西片区是省六个重点帮扶片区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切实改善湖西片区整体面貌,丰县瞄准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等薄弱环节,健全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养老“六大体系”,着力推进农田水利、交通网络、土地开发治理、产业培育、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八项工程”。2016年以来,共实施片区整体帮扶项目241个,完成投资47.34亿元,1.66万户、4.59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1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万元。
“扶贫更要扶智、扶志,不断提升内生动力。”丰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是丰县脱贫摘帽年,实现1.42万未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有效改善湖西片区生产生活条件,高质量退出省重点帮扶县序列,我们退无可退,必须决战决胜。全县将以实施“14616”扶贫开发战略为牵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标准和高质量脱贫要求,全力冲刺脱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