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开放篇:改革活力不断释放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8-30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江苏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顺利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转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大引擎。实践证明,江苏持续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转型升级并取得引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成为促进江苏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
一、对外贸易硕果累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对外贸易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重大改革,以及全省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以下简称“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4.3亿美元跃升到2017年的5911.4亿美元,增长1383倍,年均递增20.4%。其中出口总额突破3600亿美元,达3633亿美元,增长867倍,年均递增18.9%;进口总额达2278.4亿美元,实现了年均29.7%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江苏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地位不断提高。全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2.1%提高到2017年的14.4%,其中出口总额由4.3%提高到16.1%,进口总额由0.1%提高到12.4%。迄今,江苏外贸出口额从2000年起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提升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原有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1979-1987年的放权阶段、1988-1990年的推行承包经营制阶段、1991-1993年的改革深化和攻坚阶段、1994-2000年的综合配套改革阶段、2001年至今的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由此促进了江苏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结构与效益双双提升,并进入不以数量争高低,而以质量论英雄的外贸外经发展新常态。全省进出口总额1981年超过10亿美元,1994年突破100亿美元,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3000亿美元,2017年接近6000亿达5911.4亿美元。可见,贸易额从十亿美元迈上百亿美元,江苏用了14年;从百亿美元迈上千亿美元,用了10年时间;从1千亿美元迈上2千亿美元,从2千亿美元迈上3千亿美元,均仅用3年时间;从3千亿美元迈上4千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从4千亿美元迈上5千亿美元,仅用1年时间;之后一直保持在5千亿美元级,2017年达到近6千亿美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外贸易总额增速看,“六五”至“七五”期间以年均16.0%和15.8%速度平稳增长;“八五”期间增速有所加快,年均递增31.5%;“九五”期间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慢,年均增长22.8%;“十五”期间,受“入世”推动,年均增长高达37.9%;“十一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幅回落,年均递增15.4%;“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进入“新常态”,年均增长3.2%;“十三五”前2年年均增长4.1%。
图1 1990-2017年江苏外贸出口走势图(亿美元)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江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上世纪80年代,江苏在巩固发展轻纺产品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1985年的63.9%提高到1989年的79%。上世纪90年代,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和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1999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到95.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2%。进入新世纪,江苏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崛起。2017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5.9%和38%。其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的机械及设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22.9%和23.6%。与此同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比重逐渐回落,2017年与1998年相比,分别回落6个和13.6个百分点。
江苏进口商品的结构一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需求不断扩大,进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逐步下降,而初级产品比重逐步上升。1985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为97%;1986-2002年保持在85%-90%之间;2003-2006年,占比又超九成;2007-2014年,占比由89.8%波动回落至84.8%;之后,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对进口提出新要求,比重又渐次回升至2017年的86.1%。另一方面,机电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快速增长,加快了江苏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江苏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017年,机电产品进口1354.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5%,低于2002年3.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950.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1.7%,高于2002年11.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技术进口占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为25%。
(三)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1978年,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国家(地区)还不到30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的对外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至2017年末,已与世界233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拓宽,逐步稳固了以欧盟、美国、日本、香港、韩国、东盟为主,以周边国家(地区)以及非洲、拉丁美洲、南亚等为重要方向的贸易市场格局。2017年,位居江苏出口额前十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荷兰、德国、印度、台湾地区、英国、越南,合计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63.6%;进口额名列前十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韩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西、泰国、新加坡,合计进口额占全省进口总额比重72.5%。
(四)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江苏紧扣“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着力推进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和沿江地区融合发展,重在从“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角度获取新动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合作与交流。当前,江苏与沿线国家外贸基本面好、潜力大、韧性强、回旋广,已到了向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间节点。江苏抢抓机遇,化解挑战,对外拓展沿线市场求突破、创实效,对内提升企业素质抓中心、补短板,助力江苏加快实现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的转型。
2017年,江苏与“一带一路”64国实现外贸进出口1290.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46.2%;其中,出口875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61%,2010-2017年7年年均增长7%;进口415.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2.5%。
图2 2010-2017年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64国外贸走势(亿美元)
江苏占全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14.5%降为2014年的12.2%,2015年回升至12.6%,2016年回升至13.3%,2017年比重继续回升至13.8%。
图3 2012-2017年江苏占全国与“一带一路”外贸比重(美元值)
2017年,江苏与“一带一路”64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3.9%、28%、18.3%,较2012年分别提升3.6个、5.9个和0.6个百分点。
图4 2012-2017年江苏与“一带一路”外贸占全省比重(美元值)
(五)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发展,江苏在继续巩固一般贸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及补偿贸易等。1985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贸易总额的93.3%,加工贸易仅占4.8%。至2007年,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高达2152.2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了2264.5倍,占全部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61.5%,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1086.5亿美元,成为江苏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近年来,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完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产业链更长、更能体现自主发展、对经济推动作用更为明显的一般贸易比重稳步提升,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842.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比重48.1%,高于加工贸易6.9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756.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48.3%,高于加工贸易6.6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为45.9%,高于加工贸易17.7个百分点。同时,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也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进出口128.7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比重3.7%,比1995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17年,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1.9%和7.2%。目前,江苏已形成了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贸易等竞相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共同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发展的新局面。
(六)外商投资企业为江苏外贸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1979年中外合资企业法的诞生,中国对外资敞开了大门,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突出,1987年出口0.1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0.6%,进口0.4亿美元,占5.0%。到1998年,出口、进口分别占比达51.5%和79.9%。进入新世纪,随着外商来苏投资迅猛增加,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了经营期,其进出口额随之大幅度增加。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1556.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6.4%;进口1245.9亿美元,占到85.4%。201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到2114.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2%;进口1653.8亿美元,占到72.6%。外商投资企业为江苏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对外贸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
对外贸易作为江苏经济与世界经济联通的桥梁,对江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2.9%上升到2007年的104%,其中出口由2.8%上升到60.6%,进口由0.1%上升到43.4%。2017年,全省外贸依存度为44.8%,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7.6%,进口依存度为17.3%。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表明江苏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深度与广度有显著的提高,江苏经济与国际经济深度融为一体。江苏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使江苏国内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外贸易成为推动江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利用外资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充分利用地处沿海沿江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充沛的人才人力资源,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主动促进资源对接,积极打造投资高地,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落地生根,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外资经济成为江苏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每年贡献四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超过六成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七成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和三成以上就业岗位。
(一)投资呈阶段性上升,外资总量全国领先
1981年,江苏批准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由此拉开了外商在江苏直接投资的帷幕。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持续发展阶段和新世纪提高发展阶段,江苏利用外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1992年突破10亿美元,2002年突破1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亿美元,2011年突破300亿美元,2012年突破3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自2003-2014年保持了十二年的全国第一,2015年被广东超过居于次席,2016年重新登顶全国第一,2017年列北京之后居全国第二位。
2017年,江苏新增外商投资项目3254个,同比增长13.9%;实际到账外资25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新增协议外资554.3亿美元,同比增长28.5%。按行业分,第一产业实际外资3.1亿美元,同比下降36.6%;第二产业实际外资1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第三产业实际外资107.9亿美元,同比下降5.8%。按地区分,苏南地区实际外资1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苏中实际外资50.8亿美元,增长3.1%;苏北实际外资46.7亿美元,增长5.5%。全省外资企业缴纳涉外税收3047.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苏南地区外资企业缴纳涉外税收2501.8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省的82.1%。
起步阶段(1985-1991年)。随着我国首先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资和“三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并扩大地方审批外商投资的权限等政策和措施的逐步实施,初步改善了江苏的投资环境,调动了各地利用外资的积极性。江苏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从1985年的1191万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23324万美元,增长18.6倍,年均递增64.2%,7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6.5亿美元。
持续发展阶段(1992-2001年)。中国对外商投资兴办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改善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随着江苏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环境和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外商投资的较快发展。1992-2001年江苏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从14亿美元增加到71.2亿美元,增长4.1倍,年递增19.8%,10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
提高发展阶段(2002-至今)。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环境得到更大改善,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力,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比较优势明显,江苏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与质量,推动全省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向宽领域纵深方向发展。2002-2017年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30.3亿美元,15年年均递增6.1%。
图5 2007-2017年江苏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二)投资来源多元化,投资区域不断扩大
1990年,江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7个,而目前达到170个左右,已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外资来源地按各大洲的分布看,2017年亚洲投资额占全部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2.1%;南美洲占6.5%;欧洲占5.2%;北美洲占3%;大洋洲占1.9%;非洲占0.8%;其它国别(地区)不详的和投资性公司投资占2.9%。同时,投资额最多的十大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地区(57.8%)、英属维尔京群岛(5%)、新加坡(4.7%)、韩国(3.8%)、日本(3.1%)、美国(2.2%)、台湾地区(2.1%)、萨摩亚(1.6%)、开曼群岛(1.4%)、德国(1%),合计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2.7%。外资投向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苏南地区逐渐向苏中、苏北地区扩展。2017年外商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的实际直接投资比重分别为61.2%、20.2%和18.6%,比2007年分别下降6.4个、下降1.5个、提升7.9个百分点。
(三)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早中期,外商在江苏投资大部分流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外商投资从一般性加工工业逐步向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扩展。目前,服务业引资占比大为提升。2017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一产业3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2%,与2007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140.4亿美元,占55.8%,比2007年下降1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07.9亿美元,占42.9%,比2007年提升19.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吸收外资比重为:制造业(44.5%),建筑业(9.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9%),批发和零售业(8.2%)、房地产业(13.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9%)。此外,金融、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引资规模与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表1 2012-2017年江苏主要行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变化(美元值)
(四)投资项目规模扩大,投资主体逐步转变
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由1985年的25.9万美元,增至2007年的374.7万美元,再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772.4万美元。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400家落户江苏,其投资的规模大、领域宽、覆盖面广,对扩大江苏外商投资整体规模及水平和质量提升,都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外商投资方式也由改革开放初期合资经营为主逐步转为独资经营做大。1990年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占实际利用外资份额为97.7%和0.5%;2010年分别为16.6%和80.1%;2017年分别为31.5%和66%。近年来中外合资企业占比有所回升。
(五)利用外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明显
一是缓解和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三是大量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和投产开业,增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四是带动进口和出口,促进外贸发展;五是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体制创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六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推动了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绩斐然
江苏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创业初始,江苏仅在中东地区的少数国家开展建筑工程、公路桥梁、土木工程和成套设备出口等业务。经过近四十年的迅速拓展,逐步形成了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行业、多渠道经营的新格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已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2017年,江苏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实际完成营业额108.2亿美元、95.3亿美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48.5%和4.6%,比1990年分别增长302倍和269.6倍。1990-2017年27年年均分别递增23.6%和23.1%。
(一)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创业、逐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起步创业阶段(1980-1990年)。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事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在国内和国际一定历史条件下兴起的。江苏于1980年12月成立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由此拉开了江苏进军国际市场的帷幕。首先抓住了国际市场的有利机遇,进入中东地区的伊拉克、科威特等市场,随后又开拓了美国关岛、苏丹、索马里、日本等市场,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的发展初见成效。10年里新签合同额以年均89.2%的速度增长,累计完成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
逐步发展阶段(1991-2000年)。自1991年起,江苏经批准先后成立了省、省辖市和部分县三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同时,还由省农业、水利、交通、地质等行业管理部门组建的公司及部分专业工程公司开展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到2000年底,全省经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142家,数量居全国首位。这期间,对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的开拓逐步深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新签合同额年均递增33.4%,累计完成营业额达32.2亿美元,与1981-1990年相比,营业额增加了30.1亿美元。
快速发展阶段(2001-至今)。2001年江苏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双双突破10亿美元,规模首次超过全国业务总量的十分之一。同时,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和期末在外人数首次居全国第一。自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以来,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江苏“走出去”企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积极性越来越高,进入了一个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主要特点与作用
1、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的对外承包劳务业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发展壮大的。1981年,全省只有一家企业从事对外承包劳务业务,仅签订合同额13万美元,完成营业额9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6人。经过多年发展,2007年江苏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的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均已突破40亿美元,分别达到45.2亿美元和41.6亿美元。同时,在55个国家或地区完成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在新加坡、日本、阿尔及利亚、苏丹等22个国家或地区完成营业额超过5000万美元以上;在斯里兰卡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揽合同额1.6亿美元的轻轨交通项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江苏国际公司承揽合同额1.8亿美元的大学城建设项目。2017年,江苏签订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过百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近百亿美元;在沙特和安哥拉完成营业额超5亿美元,分别为5.1亿和5亿美元;在越南、新加坡、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完成营业额超3亿美元,分别为3.8亿、3.7亿、3.6亿、3.6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完成营业额超2亿美元,达2.6亿美元;在阿联酋、巴西超1亿美元,达1.7亿和1.3亿美元。
2、合作区域不断增加。江苏在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创业初期,仅在中东地区和少数国家开展业务。目前,江苏已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并基本形成了以“亚洲市场继续巩固、非洲市场发展迅速、欧洲市场取得突破”的市场格局。2017年,江苏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中:亚洲53.3亿美元,占55.9%;非洲29.5亿美元,占31%;欧洲4.9亿美元,占5.2%;大洋洲4.1亿美元,占4.4%;拉丁美洲3.1亿美元,占3.3%;北美洲0.2亿美元,占0.2%。
图6 2017年江苏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各大洲比重
3、企业素质、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江苏国际合作公司以实业化为基础,加快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制定公司的经营战略,把经济效益放在经营目标的首位,由注重合同向注重合同与效益并重转换,由单项经营向综合经营转换,由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换,由分散单干向联营集团转换,从而使江苏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与层次不断提高,有力地增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了对外承包工程以建筑、交通、石化、煤炭、通讯、电力、建材等行业为主的经营优势,劳务合作以成建制派出为主、普通劳务与技术劳务相结合的多行业、多层次的经营格局。
4、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对外关系。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转移省内富余或优势工程建设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带动设备、技术、材料和产品出口;有利于推动江苏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挥江苏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强省、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东道国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