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舞剧《天·梦》
来源:交汇点 日期: 2022-08-18
5年多前,一名藏族姑娘来到苏州学习飞机驾驶,最终圆梦蓝天,成为西藏第一批民用直升机女飞行员。7月9日晚,由苏藏两地演员共同演绎的原创音乐剧《天·梦》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首演。不仅将西藏女孩飞天追梦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还用艺术的方式描摹出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沧桑巨变背后的精神源泉。
“看那格桑花开在高山上,她拥抱着温暖的阳光……”晚7点半,悠长的藏调在炽热的夏夜响起。高原辽阔,雄鹰盘旋,在藏族少女卓玛深情的吟唱声中,大幕缓缓拉开。
和平解放71年来,西藏的建设发展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1994年,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拉开,包括江苏先后选派的10批981人在内,全国已有5000多名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奔赴雪域高原,他们与西藏人民共同谱写的“山海情歌”也成为文艺创作的富矿。作为 “十四五”江苏援藏项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旅厅指导,中共拉萨市委、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江苏省演艺集团、拉萨市委宣传部出品的音乐剧《天·梦》,经过近两年的创排终于得以正式与观众见面。
该剧以各族演员的“唱、舞、说、演”的音乐剧形式,以西藏社会风情与百姓生活变迁为背景,将藏族少女卓玛如何在江苏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来到遥远而陌生的江南,成为第一批直升机女飞行员的奋斗历程展现在舞台之上。通过几代中华儿女在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西藏的过程中追梦、圆梦的动人故事,生动地表达了“民族大团结,汉藏一家亲”的主题。
“我遇到过很多江苏援藏回来的干部,在交流时,他们唱西藏的歌,跳西藏的舞,讲西藏的故事,对西藏无法掩饰的情感让人动容。”谈到该剧创作缘起,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泽云说,将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也是江苏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实际举措。
近两年的准备,五次赴藏采风,数易其稿,不断打磨提升,让这部剧真实、感人。无论是“飞翔”的藏族女孩卓玛,还是患病坚持写信的汉族“阿爸”,亦或是藏族乡亲、在藏干部的交往等,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真实原型。
“剧中的卓玛,其实是千千万万个卓玛的融合。剧中的林舒海、苏擎山等人,也是千千万万个援藏干部的缩影。”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慧高度赞扬了该剧创排的意义:“整部剧用真实的故事书写,用高于生活的情感描绘,体现了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扎根西藏、奉献西藏、热爱西藏的精神,希望通过苏藏两地演员的共同演绎向他们致敬。”
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肝胆相照的兄弟情、感人肺腑的父女情,在融合了藏调和《茉莉花》曲调的主旋律中交织而来;青春、梦想、团结、奋斗、奉献,一首首跨越山海的、携手奋斗的“情歌”,也深深地震撼了观演的南京观众。
“林舒海援藏结束后回到家乡,因长期辛劳,身患渐冻症。接续援藏的战友得知此事,便用林爸爸的身份接力给卓玛写信,如约陪伴她一路成长……”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剧中,援藏干部和西藏人民“沉甸甸”的承诺让“50后 ”观众丁宁热泪盈眶。而卓玛在江南飞行学院克服语言、体能、技能、心理等各个方面困难,则让观众对“高原之花”的倔强、执著竖起大拇指。
舞台上,雪域高原的辽阔奔放、江南水乡的委婉动情交融碰撞的新火花也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果说奔放、粗犷的藏族舞蹈和江南唯美的旗袍舞交融让人耳目一新的话,那么藏族的国家级非遗歌舞‘堆谐’和江苏极具特色的评弹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00后 ”大学生桑洁点评道。
现场还来了一些特殊的观众。曾经“援藏”的他们,坐在台下看“一起走过的日子”,更是情难自已。
山海相望,情谊绵长。“汉藏一家亲”的故事也从台上延续到台下。
总导演庄嘉敏介绍,《天·梦》剧组有近150名演职人员,但真正去过拉萨的不过20人。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拉萨市歌舞剧团专门派来了一些演职人员。“藏族的演员和我们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生活、工作在一起,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交融,在他们身上我们找到了一股生命力,这对创作来说非常有必要。”
次仁拉姆是剧中卓玛的扮演者。在排练过程中,江苏的演员们经常围在她身边,告诉初次出演音乐剧的她如何走位,怎么相互配合,让她收获新技能的同时也倍感温暖。
拉萨市歌舞团声乐演员次仁宗吉也说:“我们远到他乡其实很思念家乡亲人,但江苏的演员们很友好,这么长时间,我们私底下互相交流,就像家人一样!”
据悉,《天·梦》于7月10日继续在荔枝大剧院上演后,将于近期赴拉萨演出,并开启全国巡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 万程鹏/摄 通讯员 汤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