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兴东镇:小蒲包编织幸福生活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7-21
江苏泰州兴化市兴东镇巾荡村毗邻风景秀丽的乌巾荡,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蒲草丰茂,自古就有村民在家门口制作茶干蒲包,是里下河地区著名的蒲包编织特色村。如今,该村仍有一百多位农妇农闲时坚持编织蒲包,每年可为家庭增收近万元。
7月7日上午,记者一到该村,便在村子里的街头巷尾见到忙着编织蒲包的农妇,尤以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居多。在村东头的一条巷子里,四五位老奶奶聚在一起编织蒲包。“我们编制的蒲包主要用于饭店蒸蒲包肉和茶食店蒸蒲包干用。据说饭店里做蒲包肉,先把猪肉切碎,放上作料、生粉,裹一层豆腐皮,放在这小蒲包里,扎紧,中间用绳子勒起来,有两个乒乓球大小,蒸熟以后就能吃,味道说不出的香。”70岁的刘玉珍奶奶说,她10岁左右就开始学编织蒲包,几十年下来练就了娴熟的好手艺,每天她能做100个左右,收入近百元。“玉珍现在做蒲包的速度快,是村里的佼佼者,没有人能超过她。”一旁的孙大姐夸赞道。
“正常蒲包经纪人每两个月到我家里收购一次,我每次都能卖给他们2000个蒲包。”刘玉珍喜滋滋地说道。该村68岁的吉稻英告诉记者,她除了在家种2亩农田外,闲下来就编织蒲包,每天能编织30个蒲包,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元。“我40岁才开始学编织蒲包,所以编织速度比较慢,一年的编织收入在村里属最低的,但我感到知足,因为这是我的‘第二职业’。”吉稻英说。
“在我们巾荡村编织蒲包基本都是家庭作坊,有一百多名妇女在农闲时做蒲包贴补家用,我表哥老韩和他妻子是这里的蒲包经纪人,不定时地把巾荡村以及附近周韩村、关门村等村妇女做的蒲包收购,然后贩到外地,所以我们这里的蒲包不愁销路啊!”村妇刘巧艮告诉记者,她89岁的公婆每天也坚持在家里编织蒲包呢!
据刘巧艮介绍,蒲包是用蒲草做成的,蒲草不香,却别称“香蒲”,叶子比菖蒲阔一倍多,且高达三四米,虽没有菖蒲的高雅功用,但晒干后很柔韧,可以制成大小不一、多种用途的蒲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蒲草从湖边收割回家后,先摊着晒,略干后,用锋利的竹片将根部划开,使叶子一片片分离,然后再继续摊晒,直至干燥。干燥的蒲草还要反复碾压,才能做蒲包。最难的就是拣蒲草,将半干的草一根一根地拣齐,以草尖为准,不细心的人是很难做成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巾荡村地靠乌巾荡,荡里长出来的蒲草,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增收资源。”巾荡村党支部书记张美付说,现在巾荡村的蒲包制作还是零打碎敲,村里下一步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把做蒲包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蒲包生产合作社,为蒲包注册专门的商标品牌,实行统一销售,力争把祖辈传下来的小手工做成群众增收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