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以前“卖石头”,如今“卖风景”
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日期: 2021-06-15
从市区驱一路往东,下S122左拐进入汤山美泉路,远远便能望见几个巨大矿坑,山体上因采石留下的峭壁如刀劈斧削,大片灰白刺目而震撼,与周边绿树形成了鲜明对比。继续往前3公里,“汤山矿坑公园”6个大字跃然眼前。漫步园内,湖水清澈,绿树环绕,美不胜收。“以前矿机轰鸣,灰尘满天,现在处处绿意,环境好、心情好。”曾经的采石场场长程大清刚刚结束晨练,语气里透着一股自豪。
靠山吃山,采石重镇隐患重重
地处南京东的汤山坐拥15万亩山林,资源丰富,景色宜人。上世纪60年代左右,当地靠山吃山,陆续开起多个采石场。
年逾七旬的程大清是汤山建设村原工业科长,曾担任建设采石场场长,“1963年,村里有了首家采石场,那时候采石纯靠人力,一个人扶着,两个人锤,费时费力,所以采石场规模不大。”程大清回忆,到了1995年左右,机械化设备普及,村里“靠资源吃饭,靠外援发展”,开始大力发展采石业。
“炮声一响,黄金万两”。靠着“卖石头”,建设村很快富了起来,集体经济年收入从原先的2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不少外地老板也纷纷前来投资,鼎盛时期村里有8个采石场,年开采量超100万吨。
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黄土漫天,粉尘飞扬,到村里走一趟,白衬衫变灰衬衫。风大的日子,睫毛上都挂满了灰,回家洗脸,一盆水半盆灰,村民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程大清说。
更让人忧心的是,放炮炸出的碎石漫天飞舞,掉落在村民房屋屋顶和村间道路,对村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很多村民无奈陆续搬离。
修复生态,给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为了还子孙后代一片绿水青山,2004年,汤山陆续关停辖区内101家采石场,建设村的8家采石场也在其列。
过度开采对山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汤山南麓最终形成了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的5个矿坑,高度从约30米到110米不等。闲置的矿坑就像地球皮肤上裸露着的一个个伤疤,触目惊心,这成了当地村民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转机发生在2017年,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汤山矿坑公园项目成为南京上报的试点案例之一,废弃矿坑自此迎来新生。
为了让荒山复绿,规划部门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等参与景观设计。专家组依据地形,赋予采石宕口不同的新定位——“以山为幕”的特色矿坑体验公园。设计团队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植被与矿山资源,通过湿地恢复、草甸、湖区等景观元素对生态系统、景观风貌进行恢复,并形成包括攒子瀑、天空走廊、伴山营地等完全不同的景观功能及阡陌花海、矿野拾趣、三叠湖等一系列丰富的体验场所。
经过两年施工建设,2018年12月,汤山矿坑公园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完成,并逐步对外开放。
绿意成诗,好生态带来新机遇
汤山矿坑公园开放后,程大清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他惊喜地发现,昔日满目疮痍、乱石成堆的矿坑慢慢复绿。
山体的千疮百孔和公园的生机勃勃对比形成的独特风光,让汤山矿坑公园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亲近自然,学习敬畏和珍视自然。2019年,矿坑公园累计接待游客约53万人,营收近千万元。
“每逢节假日,来这里观景、露营、拍婚纱照的游客络绎不绝。”程大清笑着说,如今,他也成了矿坑公园的常客,没事就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出门见绿水,抬头见青山,这才是人们渴望看见的小康生活吧。”
游客纷至沓来,也让更多村民有了盼头。74岁的李自生在矿坑公园寻得一份清洁员的工作,每月工资近3000元;钱小宝家投资办起了民宿,年收入超20万元……当地群众越来越认同好生态也能富口袋、生态饭才是长久饭的道理。
统计显示,江宁区近年来陆续关停矿山309个,共投入治理资金约11亿元,完成了沪宁高速、京沪高铁、绕越公路、宁安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及青龙山生态走廊沿线的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及治理,总治理面积达1539万平方米。
记者手记
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小康
江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矿山,修复采石宕口,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逐渐恢复,并以其巨大反差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汤山矿坑公园成功从废弃矿坑蝶变网红打卡地,成为江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最佳观察窗口,更成为生态文明的绝佳教育基地。事实证明,没有好生态,就没有高质量小康,“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掠夺式开采,是短视行为,不可持续。矿坑变景点,也时刻警醒世人,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绿水青山,才是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