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丨江苏南京:扛起探路担当,打造“典范城市”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1-24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是南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引。省委作出“六个率先走在前列”决策部署,提出“苏南地区要打造可以代表国家水平、引领未来方向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说,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把南京的现代化建设放在“两个大局”中谋划,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放在全球全国先进城市的参照系中去考量,在扛起探路担当中走好现代化之路。

着眼新的坐标和使命,南京确立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

熊伟 摄

全域创新

重塑城市发展格局

在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2020)中,南京位列27个城市的第2位,仅次于上海;

在科技部发布的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南京名列全国城市第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创新指数显示,南京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跃升到第21位;

……

一系列城市榜单有一个共同指向:创新,正激活这座城市的无限潜能,成就这座城市的最大优势。日前,《南京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明确了打造长三角创新强劲增长极、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的发展定位。

“‘全域创新、协同联动、产城融合’,这彰显了南京的创新大格局,前所未有。”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康争光说,《南京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首次从空间角度高度整合南京创新资源,勾勒了“两区一廊多组团”全域创新布局。

放眼全域创新“大棋盘”,“两区”是指重点打造江北新区“自主创新先导区”、南部片区“产业创新引领区”,江北新区重点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级,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生态;南部片区重点提升产业链协作水平,有序承接长三角乃至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转化,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一廊”即做大做强前沿引领、协同发展的紫东科创大走廊,以麒麟科技城建设为抓手,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前沿科技成果落地。“多组团”即以南京高新区15个分园为主阵地,培育若干特色优势明显、技术自主可控、产业耦合联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2021年前三季度GDP全国十强城市日前出炉,经历了疫情冲击,南京仍保持全国前十。南京市委提出,作为先发地区,南京人均GDP、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等核心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乡形态基本具备,有条件打造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发展方向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南京提出,首先要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未来五年,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业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建成1个万亿级、2个5000亿级等创新型产业集群。

张健 摄

枢纽地位

“宁字头”瞄准“国字号”

11月10日,宁句城际正式开启“跑图”模式,从句容站到马群站,快车运行时间约为35分钟。宁扬城际则计划年内开工。

11月9日,江苏省发改委公布消息,宁马城际(南京段)和宁滁城际(南京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轨道上的都市圈”正从蓝图成为现实。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引领,南京都市圈加速“东进”“西融”,通过强化产业协作和市场共建,多个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蔚然成型,宁镇扬一体化加速推进。

经过多年蓄势聚能,南京站上了新一轮发展的风口。南京市委审时度势指出,南京枢纽门户、科教人才、市场空间等优势凸显,完全能够也应该承担服务长三角、联动东中西、链接亚太的重大责任,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迈向“典范城市”,南京提出,要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建成枢纽经济高地和资源配置高地,南京都市圈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典范,市域范围形成中部“田园都市”与南北“都市田园”融合发展格局,国际化大都市风范和现代化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城市边界跨越江河,构建拥江发展新格局;宁镇扬一体化快速推进、南京都市圈进入国家战略,一个更大的南京正“显山露水”。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主动出击,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宁宣黄成长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协同提升国际竞争力。一系列“宁字头”战略,展露南京瞄准“国字号”不断跨越攀升的雄心。

不断提升国际化门户枢纽功能,南京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十四五”期间,南京将推进禄口机场三期建设,加快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完善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四站”联动格局,推动扬镇宁马、宁宣铁路等高速铁路和市域快线引入禄口机场,高标准建设禄口机场空铁联运枢纽。南京将与上海、杭州共建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建设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做大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打造“海港城”,南京正加快四大公用港区泊位和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提升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比,建设长江流域重要的集装箱近洋航线及内贸干线始发港,推进近洋航线新突破,培育高端航运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注重构建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跃升。”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睿说,这是为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保障。

民生尺度

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从五马渡码头出发,坐上“长江传奇”邮轮,可以直观领略大江之变。昔日江边烟囱林立,如今春赏幕燕樱花、夏遇江豚吹浪、秋望阅江怀古、冬观金陵霁雪……

南京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生动实践。最新数据显示,长江主江生产岸线占比从36.9%降至25.3%。

这一长江之变,是南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缩影。过去五年,南京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4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在省内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首位……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绘就美丽中国的南京画卷。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有一段诗意的表述:更好展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

从市民感知的角度打量一座“典范城市”,南京给出的目标是: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做示范;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做示范。

“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财政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75%以上。”南京市党代会报告中这个数字,关系着每个普通人的真切获得感。过去五年,南京10.7万名协议征转用地人员稳步纳入社保,全市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715幢在册危房完成治理,建成保障性住房161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受益群众达50多万户……

倾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以直抵人心、可观可感的举措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塑造民生幸福标杆。南京市委强调,下一步,要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一方面,要以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企业创业者等重点群体活力,使更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实施青年创业主体倍增计划,支持更多“宁漂”成就人生梦想。

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南京提出的“一圈”“一城”让人期待。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打造更具可及性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开展“宁育未来、宁聚青春、宁享天年、宁保无忧”四大行动,让新老南京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社会温暖。

张健 摄

改革探路

跑好迈向典范“第一程”

今后五年,是南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起步阶段。南京市委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坚决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设典范之城,彰显南京特色。南京市委提出,要在制度创新、治理变革上做示范。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放眼全域,江北新区成为近年来全市发展速度最快的板块。两年前,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落地,更让它“如虎添翼”。如何实现以“一区”带动“全域”?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放大自贸效应推动联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江北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全市15个高新园区设立联动创新发展区,让片区创新成果“出得来”、各板块资源项目“进得去”,构建全域自贸新格局。

毋庸讳言,南北两端的城乡差距仍是南京发展“软肋”。六合、高淳两区面积占全市32%,而经济总量占比只有7%。南京提出,要抓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高淳区发布了全省首个县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地方标准。以此为契机,南京正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探索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让全域发展更增“颜值”、更显“价值”。

南京禄口机场发生疫情后,南京深入总结经验教训,把城市安全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保障,进一步建立线上线下融合联动、高效处置的工作体系,尽快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

细微处见真章,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更多体现在日常和基层。南京提出,要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立“一把手”抓社区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推动社工和网格员队伍一体建设、一体管理。

打造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南京不断迈进的每一步,正让这座城市更具韧性、更为安全。

“未来的南京,时时跃动着创新创造的时代脉搏,处处散发着醇厚隽永的人文气息,人人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梦想成真的机会、情感归属的认同,成为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城!”南京市党代会报告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