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厚植创新沃土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来源:栖霞高新区 日期: 2021-11-03
创新,已成为南京鲜明的城市气质和强劲的发展动力。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栖霞高新区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围绕“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快速提升经济效益”目标,推动产业集群、技术集汇、人才集聚,现已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南京市唯一)、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海智基地、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栖霞首家)。
紫东国际创意园
用足改革红利,推进高质量发展
去年3月,《南京高新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栖霞高新区把握契机,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坚持“一切围绕市场闯”,推行去“行政化”改革。
栖霞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黄斌介绍,聚焦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主责主业,高新区制定了《栖霞高新区去行政化管理运行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不仅机构设置扁平化,对园区管理架构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删减中间管理层,建成1个领导班子、6个部门、22个工作单元的三级组织机构,形成横宽纵短的管理体系,简化了办事流程,决策力和执行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管理运营也变得市场化。“我们坚持发展‘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行政管理事务由‘小管委会’主导,开发、建设、运营等适宜企业化运营的职能由‘大公司’主导。”黄斌说,这样能让高新区的办事效能得到充分释放,所抓工作也更具针对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运营效能,高新区两次修订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部门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体系,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干部员工干事热情大幅高涨,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黄斌说,“目前高新区所有员工干起活来都干劲十足,像‘一触即弹’的小皮球。”
生命科技创新园
聚焦主导产业,狠抓招商质效
“十三五”以来,栖霞高新区突出产业特色,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坚持实行错位化、差异化发展,依据自身实力与发展特点,多方结合,锁定项目群体,力争在招商引资的浪潮中,先人一步,突出重围。
目前,栖霞高新区紫东国际创意园、生命科技创新园、金港科创园三大主要板块,通过不断聚焦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载体资源特色。生命园区具备较为强大的生物医药研发优势,高新区持续深化“飞地经济”合作,将与广西来宾共建瑶医药文化康养项目;紫东园区充分发挥图灵、源堡等新型研发机构在高校、科研、人才方面的优势,紧密结合人工智能示范区与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能力;金港园区招引“小而精”的新型工业企业,打造新型都市工业圈。直管区现入驻企业近1200家,引进和培育了包括大美天第、英田光学、星宇芯联、华润医药等一批行业内领军企业。
“我们进一步明确招商思路,确立了招引500强龙头企业+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招商工作目标。”黄斌介绍,今年,高新区深入探索,着力构建招商一体化的新格局,创新建立了招商统筹专班,重塑科学、高效的联动招商体系,以“一办六中心”统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国际化融合发展、第三方平台招商、商业招商、物业自管载体招商资源,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9月,栖霞高新区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60.76亿元,实际使用内资达10.18亿元。今年9月,中兴发展人工智能总部项目正式落地建设,将打造成为中兴机器人板块的全国唯一总部;10月20日签约的紫金投资集团信投公司总部项目进一步加大“数字栖霞”建设,在智慧城市、金融服务、创新投资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建设、引进一批优质平台,为园区招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黄斌说,9月30日,园区召集辖区内10家优质平台,成立了第三方招商联盟,集聚第三方力量,找项目、拓人脉、聚资源,借助外力互补,紧抓“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选对象”,掀起园区招商引资新高潮。
同时,栖霞高新区还注重加强国际合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强海外技术、文化、资金、人才、高校、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园区自2018年开始生根出访工作后,先后出访比利时、德国、以色列、芬兰四个国家的领事馆、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已与比利时那慕尔市和德国哥廷根合作创立海外协同创新中心。
虽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未能走出国门,但高新区依旧与生根国保持紧密联系,围绕海外市场拓展方向,不断加强双方合作,今年与比利时合作成立“中国欢迎办公室栖霞分中心”,为欧洲企业进入栖霞区提供引导和服务。
金港科创园
构筑创新生态,持续培育“硬实力”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做好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的招引后,能否满足他们实际的长远需求,让企业和人才愿意在园区内“长期入驻”,这是栖霞高新区一直以来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栖霞高新区以推进“创新名城”和“紫东科创大走廊”建设为抓手,不断浓厚氛围、全力集聚资源、持续唤醒动能,构筑良好生态系统。
黄斌介绍,园区秉持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建成国家级江苏(南京)栖霞高新区“海智基地”,建设“海智湾·紫东”国际人才街区,举办各类人才赛事活动,先后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聚了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姚期智院士、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方滨兴院士、韩国科学院申庆浩院士等300余名创新创业人才。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院士5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1人,江苏省科技企业家5人,省双创人才21人,省双创博士8人,省科技副总16人,市级高端人才153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智汇高地”。
同时,为了让企业和人才得到更有力的支持,栖霞高新区在2021年创新周期间推出了九大产业领域的TOP20榜单。“对榜单前20名的企业,我们将作为服务重点优先推进;对具有独特专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进行大力扶持。”黄斌解释,园区对各项目和人才的培育方式,转变为更加精准的梯度式培育,构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对龙头型、成长型、苗子型企业进行梯度式培育,栖霞高新区直管区科技企业占比达75.4%。设立企业动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优先支持、重点支持、一般支持三类,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升级。仅2020年,就新增达科云等瞪羚企业7家,新落地新型研发机构2家、备案4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315家,华威医药等7家企业入选南京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奥斯汀光电在美国获批上市。
优质的创新生态,个性化的培育套餐,把高新区这汪大池里的鱼儿喂养得“肥硕可爱”,让栖霞高新区各产业“蓬勃生长”。人工智能方面,高新区已集聚人工智能类企业110家,实现产值近10亿元;生物医药方面,已集聚关联企业25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家,拥有省市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药品MAH持有人批件各2个,形成了以创新为驱动力的药物研发集群和医疗器械营销服务供应链平台集聚。2020年,高新区企业恒道医药获得了江苏省药监局为研发型药企颁发的省内首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药品生产许可证》,2021年10月,企业获得栖霞区首笔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政策扶持资金100万元。
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主阵地,栖霞高新区凭借优质的创新生态,已“变身”专业项目“孵化器”,不仅让人才、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更让它们“起得来”“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