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实现伟大梦想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理想的一种崇尚、一种坚守。对于中国来说,特殊的政体政情,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一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是中国人民的自信,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深刻理解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统领各项行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具体说来,就是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面向世界、影响未来的现代文化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文化自信为支撑建设现代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是中国走向强国的根本战略。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贯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主动应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严峻形势,在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前提下,赋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内涵与多重功能,系统建构支撑“文明型国家”的现代文化价值体系,把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与开放互鉴、以法治国、信守契约、共建共享等现代国家治理精神有效结合起来,在参与全球治理和文明秩序重构中展现文化自信和文明担当,成功建立起为全球广为接受的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和文化价值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遵照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将要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基本现代化到建成现代化强国,要经历“两个15年”即长达30年的周期。在这个长周期中,在保持稳定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同时,文化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将发挥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这其中的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将集中体现为马克思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现代化问题,人是能动的人、全面的人,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精神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但这种满足一定是向上向善的,促进公德提升的,而不是简单地满足私欲。因此,我国在人均GDP跨入一万美元的中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之后,必须避免重蹈一些国家在经济收入提高后带来的精神分散和消费崇拜陷阱。如何应对人们在物质财富丰裕后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课题。惟有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提高全社会的文明风尚,提高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实效,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现代素质与现代人格合一的文明之人。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着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要在提升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要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以取得的实践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夯实基础。要根据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要求,提升城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在满足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努力满足公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超前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支持对外文化贸易的力度,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文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艺术作品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在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迈进。

(李程骅 作者为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