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太湖之心,崛起全国唯一村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07

凤头蜂鹰 周敏军 摄

灰脸鵟鹰 周敏军 摄

“野鸭子出去了,下午5点会嘎嘎叫着游回来。”72岁的吴惠生对眼前这个1万余亩的湿地公园了如指掌。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打造了国内首个淡水岛屿类型的湿地公园。今年,三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吴惠生获得中华环境优秀奖,成为我省唯一在生态保护领域获得该奖项的个人。一个村为什么要建湿地?这个全国唯一村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怎么建成的?

“我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湿地”

三山村(岛)是太湖中的一个小岛,面积2.8平方公里,岛民800多人。2000年前,岛上没有电、没有电话、没有公路,村级收入几乎为零。通电后,依托优美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三山岛开始发展旅游业。

无锡蓝藻暴发前,三山岛的游客就开始多起来了,污染多了,岛上做氮、磷拦截,在沟里种草,把污染吸收掉,这给吴惠生启发,三山岛为什么不做一个大一点的东西呢?

“那时三山岛也围网养螃蟹,网上挂了一大片蓝藻,一看急死了,蓝藻不清理的话,三山岛搞什么旅游啊。”吴惠生说,2007年三山岛拆围网做堤岸,堤岸是泥巴,大浪一打,基本上半天时间就把东西给掏空了,所以要想办法挡住浪,让浪进不来,要抛石头。现场看起来很乱,就有人反对。“为了推进,要先复绿。”吴惠生买了几百斤油菜籽撒在地上,10多天发芽了,堤岸一片绿色,3月栽插了柳树,种上芦苇和蕉草,这一片就变了样。2009年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成立。“当时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冯育青带了一个博士到三山岛喝茶,他说这是湿地,我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湿地。”

做这么大的湿地工程并非易事,为什么要坚持?“蓝藻是一定要解决的,湖湾湿地有多道沉水、挺水植物、浅滩,蓝藻进了湾以后就被消解了。水草茂盛,蓝藻就长不了。”吴惠生解释道。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湖滨带修复,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是岛屿修复的一个很好案例,全国有89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村级自建的只有这一个。”冯育青介绍。

“在太湖流域按照湿地理念来退圩还湖、退渔还湿的,三山岛应该是第一个。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内蒙古敖伦国家森林公园,这些是北方生态修复的典型,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就是有我们江苏特色的典型。”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长年研究水生态和水环境治理。高俊峰科研团队分析,三山岛湿地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结果显示,2014年度湿地对太湖水体总氮、总磷的拦截总量分别为1.18吨和0.12吨,拦截率分别为25.2%和56.5%;湿地对生活污水总氮、总磷的拦截总量分别为439.77吨和16.44吨,拦截率分别为81.2%和86.4%,净化效果明显。

湿地的最终目的是生物多样性

漫步在湿地公园内的木头栈道上,不远处是芦苇和水杉,更远的堤岸上种着柳树,一层层亲水植物不断削弱太湖风浪对三山岛的影响。

吴惠生找来湿地研究机构,规划人工生态湿地建设与保护修复两期工程总面积约3000亩,共投资约3500万元,全靠村级财政。根据规划,湿地从环岛路到防洪水利工程共分三道,第一道是氮磷拦截工程,通过滩涂植被先带走一部分氮和磷;然后进入第二道过渡区,在氧化塘、兼性塘内种植水生植物和投养滤食性鱼类,继续消解氮、磷、有机质,再建一道滩涂,多设置桥湾,拦截藻类;第三道是绝对保护区,也是水鸟保护区,用湿地吸引鸟类栖息,美化生态环境。所有三山岛上的水,都要通过这些湿地净化后才会流进太湖。

三山岛上没有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2010年,三山岛建成了日处理能力约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并在地势低洼相对独立的3个自然村农家乐聚集区设置了地埋式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实现全覆盖处理,解决污水分散、水质水量不稳定等问题。

2011年12月,三山岛湿地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2013年经验收后获正式授牌。“湿地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同?以前的水是防洪抗旱,是从人的角度去想,湿地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去看水。”冯育青说,如今三山岛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苏州湿地自然学校总干事周敏军说,三山岛是猛禽迁徙的重要区域,学校经常去岛上观鸟,从10月开始,迁徙经过苏州的鸟类有十几种,三山岛都能看见。

在湿地公园长廊,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环境教育顾问朋子轩告诉记者,这里有6种以上沉水植物,鱼虾在上面产卵繁衍。“这些沉水植物都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浮叶和挺水植物在东太湖边上是不缺的,尤其是荷花。颗粒物多的时候,透光不够低,沉水植物就长不起来。”朋子轩解释,三山岛湿地减缓了水流速度,湿地里浪小,颗粒物沉淀后,水质变清,透光度提升,看不见某种沉水植物,不代表它死了,地下有种子库,它只是在不适合的环境之下长不出来。“湿地的最终目的是生物多样性,水生动物需要水生植物帮忙,沉水植物长起来之后,自然生物多样性就丰富了。”朋子轩说。

三分建、七分管,湿地建完更要维护好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研究和观察。”冯育青认为,三分建、七分管,湿地也需要长期维护。他用浮叶植物举例,虽然它们可以吸收氮、磷,但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处理,不然就会烂在水里,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影响沉水植物生长,进而危及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什么时候打捞、打捞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研究。监测污染变化情况、制定方案、执行,这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见效非常慢的过程。”

高俊峰发现,湿地建成后,三山岛与泽山岛之间、三山岛西南部的水域水流速度显著减慢,三山岛南部湖湾区域没有明显的流动现象,原先湖湾内部的小型环流消失。他认为,流向变化降低了氮、磷污染物和藻类在三山岛南岸堆积的风险,流速减小加快了污染物的沉降进程,但同时也为藻类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要加强控制水体的营养盐浓度以防止藻类大量繁殖,合理恢复一定数量的湖泊湿地面积,并通过底泥疏浚和打捞收割水生植物,发挥湿地净化入湖水质和湖泊水质、减少营养物质输入湖泊的作用。

在三山岛,记者来到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员马垚说,研究站工作人员每周都会环岛取水样和土样,监测三山岛土壤、水质成分及变化,包含湿地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透明度等81个检测项目。

“没有湿地,三山岛的旅游业起不来。三山岛是一个弹丸之地,人家到了岛上觉得这个地方好漂亮,村民富,生活也过得好。”吴惠生感慨,生态环境是岛民致富过日子的根本,它是资源同时又是脆弱的,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每年投入到湿地建设和维护以及岛上的污水处理等费用约500万元。“湿地能拦截污染,成为鸟类的栖息地、鱼类的保护地,为旅游业发展增加看点。我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值得吧?”吴惠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