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帮企纾困的“加减法”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01
给企业“减负”就是为经济“蓄能”。2月28日,我省出台“苏政40条”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
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加快恢复,我省自2020年起,先后推出“苏政50条”“苏政30条”,对留住市场主体“青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的帮扶作用。此次推出的惠企政策“苏政40条”,既体现了对国家决策部署的落实,又保持着政策的连续性,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落地的效率,突出了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除了“做减法”为企业减负,“苏政40条”还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外贸企业帮扶、加强政府采购支持等,“做加法”为企业提供新动能。
在负担成本上“做减法”,减出烟火人气。小微企业围绕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贡献了全国约80%的就业,是经济体系中最具烟火气、最接地气的部分。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资金链紧张,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次“苏政40条”中有不少靶向精准的措施:对吸纳就业多、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给予更大力度的减负支持;针对重点行业创新性地解除一些限制,比如鼓励完善夜间交通线路、依规放开夜间非高峰期占道停车等等,这些举措可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打出减负组合拳,打造消费氛围,千方百计培育好、保护好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小微企业,将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贡献重要力量。
在直达机制上“做加法”,加出落地效能。有企业反映,在以往惠企政策的执行中,存在审批程序复杂、上报材料较多等问题。本次“苏政40条”的一大亮点,就是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方便企业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办理。为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研究以往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尤其是地区、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交叉、信息流转的领域,拿出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让企业“少跑腿”“少填表”“拿钱快”。减少企业的“无形成本”,就是减出更多的营商环境“增量”。如何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需要政府部门既解“燃眉之急”又谋“长远之策”,做好帮企纾困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