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连获“国家认证”的“绿色思考”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07
继2021年10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南京市浦口区近日又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一个多月内扛回两块“国家级”牌子,“天生丽质”的浦口好消息不断。
这个南京经济体量最小的板块,对生态环境极其“专注”。“山水林田湖草,是最宝贵的自然财富、最独特的优势资源。”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说,坚守生态优先的底线,紧扣绿色发展的主线,让秀美山川、幸福河湖、绿色家园成为“现代化新浦口”鲜明标识。
用“系统性”换“协调性”
冬日清晨,浦口区老城的河滨公园人流不断,曾经重度黑臭的城南河,如今碧波荡漾,一路向南奔腾入江。
浦口区城建集团工程二部部长龚庆,亲眼见证了这条“水动脉”的涅槃重生。从河道清淤疏浚到打造“水下森林”;从排口建档立案到市政管网“体检”;从上游蓄水容量摸底到中水补给能力提升……5年锲而不舍,如今的城南河水清岸绿,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左右。“就连白鹭都来这安家了。”龚庆说。
水岸共治、立体诊疗,城南河的治理,是浦口以辩证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浦口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赵谦介绍,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浦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全域协同,用治理的“系统性”换取生态的“协调性”。
为青山不改,浦口严控老山开发强度,有序开展森林抚育、矿坑治理、林相修复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为绿水长流,浦口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环境全面提升。为良田丰收,浦口坚守耕地红线,以创新手段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白色污染”回收处置、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浦口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森林覆盖率持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物种多样性占全省1/3,5条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保持南京第一……
向“创新率”要“产出率”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浦口的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尤其是江北新区管理体制调整后,二次创业的浦口,如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发展与保护由“两难”向“双赢”转变?浦口的选择是——生态向绿,产业向新。
最生动的实践就在浦口桥林“十里造船带”。从驷马山河入江口到石碛河入江口,短短13.3公里长江岸线,一度集聚了近50家企业,每年创造超百亿元产值、近亿元利税。但鼓了口袋,却毁了生态,造船企业切割、轧钢、喷漆、除锈带来的污染令人痛心疾首。2018年以来,浦口以雷霆之势推进长江大保护,47家占用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复绿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约11公里。去年,“十里造船带”整治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落后产能退出,新兴产业跟进,浦口的发展思路,从“向环境要增长”变成“向创新要效益”。
距离江岸不到5公里的浦口经开区,把一枚小小的芯片做成浦口的“名片”。5年不到,浦口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从10家增至283家,年营收从2.6亿元攀升至112亿元,分别占南京的1/4和1/3。
老山脚下的浦口高新区,投资百亿元的南京国际软件质量总部基地正搅动一场“数字涟漪”。软件信息、无人机、量子通信、智慧交通……创新要素在数字经济的各领域奔流劲涌,研发机构、科创企业、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是全国唯一的现代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一批创新成果在千里沃野上变成“希望的种子”,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的力量。
创新链与产业链形成“上升双螺旋”,浦口区发展质效为之一新:地区生产总值3年净增超百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接近翻番,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稳居南京郊区第一。
让“含氧量”变“含金量”
老山七佛寺附近的户外大屏上,各类气象、环境指数一目了然,负氧离子浓度一栏显示——1890个/立方厘米。浦口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吴自越介绍,近5年,浦口全域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2946个/立方厘米。而“中国天然氧吧”的“起评分”,是不低于1000个/立方厘米。
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并不是“中国天然氧吧”全部的评价内容,旅游配套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同样是重要的考量要素。而这,恰恰是浦口的“加分项”。把握“江北新主城”建设的机遇,放大“两桥两轨一隧”的交通之变,浦口区以479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域为主体,在保留田园风光、乡村肌理、用好山水地势形态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联动和文化挖掘,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环境“含氧量”变成发展“含金量”。
绿水青山的“颜值”,正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三河采石场的废弃宕口上,矿坑整治后建成的亚洲最大室内主题乐园龙之谷刷屏朋友圈;滁河北岸的张圩社区,“春看油菜秋赏葵”催生“美丽经济”,一个花期就可实现经济收入140余万元;老山深处的不老村,精品民宿一房难求,上千元的房价挡不住城市居民的消费热情。今年1-11月,浦口累计接待游客95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85%、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