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百村调研行丨阜宁县新涂村:昔日受灾村“蝶变”焕新生

来源:现代快报网 日期: 2021-07-27

曾经遭受风灾的重灾村,如今彻底变了样。日前,现代快报记者走进盐城市阜宁县陈良镇新涂村,仿佛走入一幅美好的多彩画卷,这里处处是景,百姓安居乐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新涂村位于陈良镇西侧,距离县城10分钟车程。“2019年村集体收入32.8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告别过去的新涂人正抢抓机遇,以新的奋进之姿阔步前行。”展望未来,新涂村党总支书记周海华满怀期待。

承包大棚种蔬菜年收入几十万

在新涂村的村部西南侧,是一片50亩的大棚,棚内的黄瓜、南瓜等瓜果蔬菜长势正旺,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每月能赚1800元,平均每年2万元左右。”今年70岁的薛为芳是新涂村二组人,她已在大棚内工作了3年。2017年5月份,她与家人花了2万多元搬进了100平方米两层楼房,回想以前50平方米的三间老屋,她满是感慨,“以前哪有这么好的房子住,现在我们的生活不仅舒适还很便利。”

大棚内共有8个员工,而且都是邻里。大棚负责人唐修洪也是新涂新村人。“员工从大棚走到家里,快的话只要三分钟,慢的话也只要五分钟。”唐修洪说,家门口就业,不但便利,还能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如此双赢之举,何乐而不为?”

54岁的唐修洪虽是老板,但跟工人们一样,天天下地劳作,他说,这是他的老本行。“现在大棚内的黄瓜都提前个把月上市,按每斤1.7元左右批发,每亩地纯收入1万多元。”2017年以前,老唐种20亩地,如今流转50亩搞大棚种植,年收入50万左右。

受灾的村民住上了好房子

“2016年的风灾中,我和老伴真的是死里逃生,房子彻底坏了,我的头皮和胳膊受了点伤,很庆幸。”如今,79岁的陈克华夫妇住在新涂新村三区,“我们2017年5月份搬进新房,140平方米的户型宽敞整洁,住得很舒心。”陈克华说,新房的总价12.6万元,政府补贴5.5万,自己只掏了7.1万。

陈克华开心地说,家里4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每年中秋和春节都回老家,老两口有时间就在离家不远的大棚里做做农活,现在的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住进像城里一样的别墅,在这里养老真好。”

在陈克华家中,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干湿分离的两个垃圾桶。“2018年9月,作为全县第一家试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实行定时收集的村,新涂为每户配备干湿垃圾桶,鼓励农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周海华表示,村里还成立了两支专业保洁清运队伍,每天早上挨户上门收垃圾,做得好的农户可赚取积分,兑换洗衣粉、香皂、面纸、洗衣液、牙膏等日用品。

“2016年发生的特大龙卷风灾害中,新涂是重灾村,其中倒塌的房屋就有557户,所以,让群众尽快住上新房是头等大事。”2017年5月18日,周海华将新建好的新涂新村交付给百姓,目前,已安置597户。今年项目全部实施后,新涂村集中居住率有望达90%。

打工村民返乡创业就业

在新涂村工业园区,刚入驻不久的江苏马尔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流水线上劳作。

“为了照顾父母,我选择回村就业。”曾在一家光伏企业工作的宋怡来马尔默工作已有两个月,现在是组装生产线的领班,每月收入4000多元。“虽然收入没有以前高,但是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不用租房。”

和宋怡一样,河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周康也选择回新涂村。“我们公司原本是苏州产业,老板是阜宁人,2019年决定回村投资置业,将电梯门机层门装置生产线迁回家乡,2020年2月投产。”27岁的周康是技术厂长,他说,回村置业的优势在于人员成本、土地税收,并且能让家乡人就近就业致富。目前公司有20多名员工,大部分都是本村人。

“现在县里的99路公交车直达我们新涂村,为我们今后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支撑。”周海华心中描绘着新蓝图,那就是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我们要让百姓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现代快报 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邱俊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