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螺蛳壳”里闯出脱贫攻坚“新天地”
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日期: 2021-06-16
土石山区如何脱贫?雨花台区与丹凤县联手协作——
“螺蛳壳”里闯出脱贫攻坚“新天地”
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丹凤县,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山多田少的自然状况,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因此被列为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为摆脱贫困,近年来,我市雨花台区与丹凤县联手协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山多田少的“螺蛳壳”里“闪转腾挪”,闯出了脱贫攻坚“新天地”,让丹凤县在今年2月成功摘掉戴在头上20多年的贫困帽子,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创造“机会”,让能动手的“动起来”
8月12日,记者来到丹凤县,当地领导告诉记者:山多田少的丹凤县并不缺少劳动力,缺的是挣钱的“机会”。
“我们来到这里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结合当地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动起来’,带动增收。”来自雨花台区的雨丹联络组成员、挂职丹凤县发改局副局长的余波说,“明天,你们参观的一‘点’,就是我们为他们创造的‘机会’之一。”
这个“点”,位于丹凤县土门镇长沙沟村。8月13日,记者一行沿着狭窄的山路颠簸两个多小时后,找到了这个“点”——长沙沟村的一处山坳。现场面山的一处平地上,坐落着一座厂房模样的建筑,不少工人正在焊接钢架。“这座‘厂房’,其实是一座千吨保鲜仓库。”土门镇党委书记张建成介绍。长沙沟村人多地少,如何让有限的土地长出更多的“收成”?长沙沟村的夏季,在丹凤县气温最高,利于果蔬生长,当地不少村民就想到了种植有机果蔬,结果因为量大,当季销售不仅市场价格上不去,还有不少因为来不及卖,烂在田里。雨丹联络组了解情况后,建议在长沙沟村建一座保鲜仓库,对果蔬进行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此举不仅让村民种植的果蔬销售不愁,还因为反季节销售价格翻倍,村民的收入也跟着增长。但建一座这样的保鲜仓库,需要投入340万元,资金哪里来?经协商,土门镇自筹50万元,余下的290万元由雨丹联络组从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中争取。
“经筹资建设,今年9月底,保鲜仓库就可投入运营。”张建成说,其中收益的20%用于壮大集体经济,80%给村民分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增收愿望。
随后,雨丹联络组又将目光瞄向富余的年轻劳动力。“要设法让他们就业。要就业,就要有技能。为此,我们组织了多场职业技能培训。”余波说,“比如,我们曾专门联系丹凤县人社局、丹凤县职业学校和当地的服装企业,在丹凤县职业学校开设缝纫工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毕业后立马就能到对应的服装企业上班,既解决了服装企业技能职工持续短缺的难题,又增加了贫困劳动力的收入,一举两得。与此同时,雨丹两地人社部门还通过紧密协作,将多余的年轻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输送到南京有关企业上班。”
引进龙头项目,以产业带动脱贫
让能动手的先“动起来”,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县脱贫。“要想拔除穷根,必须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反哺民生所愿,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来自雨花台区的雨丹联络组组长,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海毅说。为此,他们针对丹凤县山多田少的特点,又陆续引进不少占地有限的龙头产业项目,通过税收,壮大当地的集体经济,新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正在建设中的新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位于商镇桃园社区。“这个项目是我们南京企业于今年7月投资并开工建设的,拟投资3.5亿元,是雨丹协作最大的产业合作类项目。项目虽大,却节约利用土地,占地仅120亩。”新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总经理李景民介绍。项目运营后,可解决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上缴税收1500多万元。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丹凤县商镇王塬村的东凤葡萄酒产业园。记者发现,因为仓储等设施都利用了边上的山洞,因此这个项目占地同样不多,也就60多亩。
“丹凤的葡萄质量比较好,因此才催生了我们这个项目。”东凤葡萄酒产业园董事长王青宁介绍。东凤葡萄酒产业园是2017年开工建设的,总投资1.58亿元,其中有1300多万元的投资来自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运营后,可为当地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年上缴税收700多万元。
“目前,我们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还按照扶贫协作要求,以租赁贫困户土地种植葡萄、定向回购葡萄、劳务用工等多种形式,扶持当地贫困户160多户融入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王青宁说,“未来,我们还将通过这个产业项目,带动更多当地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近3年来,我们已帮助丹凤建设了72个扶贫协作项目,其中引进企业协作项目8个,为企业引进资金3.1亿元,不仅缓解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问题,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张海毅说。
建起“连心路”,点亮“黑沟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样的为民理念,在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的这几年,同样得到生动实践。
花瓶子镇是丹凤县东南角的一个偏僻小镇,经济基础薄弱。2018年初,镇党委书记彭巍专门向雨丹联络组反映困难:镇里有条2.6公里长的土路,它一头连着花瓶子镇,一头连着花中村,由于建设资金无法到位,一直不能开工,导致每逢下雨下雪,花中村1800余名群众到镇上办事,都要绕道8公里才能到达。
“在平原地带,8公里不算远,但这里是山区,8公里就意味着每次出行都要在路上多花一个多小时。农民辛苦种出的山货,运送出山也极为不便,成为制约花中村脱贫的最大瓶颈。”彭巍说。
雨丹联络组立即进行了汇报,并与雨花台区联系,寻求支持。两地经研究,决定由丹凤县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支持50万元,对口帮扶花瓶子镇的雨花台区梅山街道支持40万元,雨花台区政府支持50万元,共同凑齐了这笔建设资金。2018年12月道路开工建设,2019年9月全线贯通。
“看着崭新的水泥马路,当地群众喜不自禁,亲切地称它为‘连心路’,并按当地传统,在路边竖起一座石碑,一代代传颂下去。”彭巍说。
2019年7月的一天,张海毅到土门镇黑沟村调研。进村时已近傍晚,张海毅就让黑沟村村支书柯艳杰,带他在村里转转。当问到村上还有什么困难时,柯艳杰想了想说:“要说问题,就是道路两边没有路灯,晚上进出村都要摸黑,村民们都说黑沟村‘真黑’。”为此,村委会曾经找人咨询过太阳能路灯的价格,说连路灯带安装,大概需要10万元,但村上没什么经济收入,有心无力。“张县长,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柯艳杰的言语中充满期待。
回县城的路上,张海毅在电话中跟张建成说了黑沟村路灯的事。张建成说,他想办法从镇上的经费中挤出5万元,一半的经费就这样解决了。剩下5万元找谁呢?张海毅想到了和黑沟村结对帮扶的雨花台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立即又给该联合会的负责人打电话,说明情况后,请求帮忙。对方爽快地答应,很快就将5万元捐款汇了过来。
“12月初,所有路灯安装到位,村民们开心地说,是南京人点亮了我们黑沟村!”柯艳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