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药香飘满小康路
来源:亭湖报 日期: 2021-09-18
6月15日一早,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新建村47岁的刘加明来到自己的家庭农场内,清除栝楼地里的杂草,“这是今年刚引进的新品种。栝楼是一种中药材,现时段容易滋生杂草,要经常除草才能保证栝楼的正常生长。”刘加明一边除草一边对记者说。
这是新建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村积极策应乡村振兴战略,引进中药材项目,加快培育富民产业。
因地制宜,掐准要害找准靶向
过去几年,新建村主要种植油桃、黄桃等桃类经济林果,“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投资的成本也较大,我就一直寻思着怎么才能让流转出来的土地效益最大化。”该村党总支书记蔡桥香向记者介绍,去年12 月份,亭湖区农委开展了中药材农技培训,村里推荐了刘加明参加,而这一次的培训为全村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指明了方向。
“那次的培训我印象非常深刻,专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种植中药材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吸引人。”提及那次的中药材种植培训,刘加明记忆犹新,他参加完培训回来后就把打算种植中药材的想法告诉了蔡桥香。
对于刘加明的想法,蔡桥香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时间不等人,有好的想法就得说干就干,当天他们就在网上查找了大量关于中药材方面的材料,认为引进中药材项目很有必要,能有效提升该村产业经济“附加值”。经过仔细斟酌,二人决定先到素有“药都”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考察。
在安国的那几天,经过各方面比对,刘加明和蔡桥香相中了栝楼这个品种,并且详细了解了栝楼种植、管理、销售等情况。回来后还特地邀请区里的农技专家来村进行实地调研,经过科学实验分析,新建村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土壤酸碱度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栝楼生长。这下,刘加明更加坚定了信心:在他的家庭农场里种上栝楼,为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好头。
初尝甜头,新产业孕育新前景
今年3 月份,刘加明在家庭农场内栽下了第一批栝楼分根幼苗。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他将桃林田埂也种上了栝楼,“这些零碎的田埂地块,一行行的加起来也有不少的面积,发展栝楼项目正好把它们利用起来。”刘加明说。
“这小小的栝楼全身是宝,成熟的时候,它的种子可作炒制食品,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具有保健作用;鲜果肉烘干后制成中药原料,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心绞痛等疾病;而它的根也能作为中药,可以用于治疗肝炎、糖尿病。”对栝楼的药用价值刘加明如数家珍,而让他最为高兴的还是栝楼生命力强,易种易活,管理方便且可以当年投入、当年获益,这些优势让他下决心增加栝楼的种植面积。
经过村里的协调,今年刘加明新流转土地200 亩,专门用来种植栝楼。村民王连信便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之一。“通过土地流转我家每年能获得稳定收入7000 元,现在每天还能在流转出去的土地上打工,一年下来能增加1.5 万元的收入,比之前自己种地强多了。”王连信高兴地说,村里引进这个中药材项目,他挺看好,在家门口为农民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信好项目会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种植中药材,相当于我们全村的第二次创业,有助于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我准备明年也种植栝楼,最近正在向刘加明学习栝楼种植技术,为来年的产业拓展打下基础。”该村种植大户郑寿彭表示。
目前,栝楼虽然还在生长阶段,但是它的销路却早已联系好,成熟后将全部售卖给安国市的一家药厂,“现在销路不愁,更能定下心来发展栝楼项目,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刘加明指着长势良好的栝楼信心满满。
套种广种,带动产业向好发展
“栝楼的寿命可达20 年,年产量一般均可达2500 千克/亩以上,每亩地的纯收入将近4000 元。”刘加明介绍说,栝楼每年3 月种植,10 月收获,其他月份,栝楼地里将种植苦地丁,保证田里不空闲。栝楼和苦地丁的套种,每亩地还将额外增加2000 元左右的纯收入,将大大提高土地的种植效益。
“前一阵子,村里经过仔细研究,打算在经过今年的尝试后,明年将中药材项目向全村其他农户推广,并且创新‘党总支+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带领全村农户增收。”新建村村委会主任严春元对该村中药材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于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重大意义,蔡桥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路走对了就好走,产业对了群众的日子就有希望,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振兴”为农村工作开展制定了清晰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中药材种植项目是他们在发展康养健康新产业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新建村一定会借助这次机会,打好乡村振兴的主动仗,打造亭湖区乡村振兴的样板。
“中药材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有旅游观赏价值。”蔡桥香表示,接下来,让中药材项目融入林果旅游中,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