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把“建成”当“完成”
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后,更重要的是将它们利用起来,为百姓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不能成为“给看却不给用”的漂亮摆设。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敢啃“硬骨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符合改革逻辑,也符合发展逻辑,是我们该做能做、又可以大有作为的改革抓手和突破口。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攻的“堡垒”、要啃的“硬骨头”还不少。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女婿”“儿子” 不可偏废
20日发布的江苏“人才新政26条”提出,“我们既要培养、用好本土人才,也要更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强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用好本土人才二者不可偏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善用市场之手 倒逼转型升级
面对资源环境硬约束,当下进行的转型升级之要,关键在于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如何善用市场之手,使之与政府之手更好地结合起来,是考验各级干部发展智慧的关键。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城市提档”贵在精准施策
城市提档,关键在于找准短板和软肋,“提”得其所,“提”到要害。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才能“混”好?
在公司治理上,国企需要增加真正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如果都是国企参与的股东,是吵不起架来的,也不会真正有人为了企业利益而较真。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数字经济 打造城市新优势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主导方向,这是在杭州G20峰会上各国形成的共同认识。2016年8月开始,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大企业都是数字经济,分别为谷歌、苹果、脸谱、微软和亚马逊,充分显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崭新前景。同样综观城市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城市新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民生实事 莫沉迷于“数字突破”
“近半居民已有家庭医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0%”……最近,不少省市有关家庭医生的好消息让人备感振奋。然而,有人也发出质疑之声:为何家庭医生签约率如此之高,自己却没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南京一家媒体23日的报道解开了这个谜团:一个医生往往要完成几千个居民的签约,目前所谓签约率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实质内容非常有限。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让“问计于民”成“决策标配”
在北京东路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始前,南京市玄武区有关部门邀请居民代表,通报综合治理方案,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这给了很多部门一个启示:办事情、做决策,就应该多听一听老百姓的心里话。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大走访”要大在实处
为推动干部深入基层,近来我省各地推出一些创新举措,尽管名称不一,有的叫“大走访大调研”,有的叫“大走访大落实”,但用意都在推动干部深入基层,贴近实际,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推进落实。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实干为民,种好一棵“幸福树”
紧紧围绕省委“两聚一高”要求在常州的落地见效,从3月份起,常州在全市开展“大讨论、大走访、大转变、实干为民”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绿色发展”,是规律更是担当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坚持“绿色发展”,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如何在推进新一轮跨越中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洪泽?这个问题,实则是要求洪泽不折不扣地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创新驱动需找准四个着力点
最新的前沿高科技产业产生在哪里?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融合。率先发动产业化创新的常常是进行科技创业的科技型小企业。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推动苏南工业集聚区生态转型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环境质量改善。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
砥砺前行 风帆劲起
三月的北京再度进入“两会时间”。当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面临新的突破之时,人们有更多理由对今年两会充满新的期待。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