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市邗江区:标杆项目,这样跑出“加速度”

来源:学习强国 日期: 2021-07-23

牛年新春,江苏扬州第一场大会,火了一个词:营商环境,也火了一个项目:奥力通起重机项目。

在日前召开的扬州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上,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锴竑点赞扬州高新区对奥力通项目的服务推进:从2020年签约到办理施工许可证,仅用了2个半月时间,成为扬州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

2个半月!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速度,因为在过去,同样的工作至少需要半年以上,而扬州高新区却为项目发展挤出了4个多月的时间。

从半年多到2个半月,扬州高新区服务项目为何能跑出“加速度”?这背后有哪些值得推广放大的经验?

3年跟踪、6小时长谈,看招引项目的慧眼与诚心

奥力通与扬州高新区结缘,始于一次偶然的邂逅。

2017年,园区内一家企业的大型起重机出现故障,该企业找到了它的起重机供应商奥力通,圆满完成维修。然后,该企业觉得奥力通是家优质企业,也与扬州高新区产业布局相匹配,遂介绍给招商局。

“当时我们就发现,这是一家非常有潜力的企业,产品过硬,服务周到。”凭借着多年招商练就的“鹰眼”,奥力通三个字刻在了扬州高新区招商局局长李仲飞的心中,随后,他立即与同事们前往位于北京的奥力通集团总部拜访,而这次拜访,更让他们铁了心要将项目招到扬州。

“奥力通专业生产低净空葫芦、三点静定卷扬、柔性直驱以及电子控制等高端起重机核心部件,虽然当时年产值只有2亿,但在是国内欧式起重机及智能吊运领域,却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李仲飞说,奥力通符合扬州高新区的产业布局要求,也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但当时企业还没有增设生产基地的规划。

暂时没有不代表未来没有,扬州高新区招商局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盯”与“等”:“盯”就是不断沟通不断了解,将企业研究通透;“等”就是等待机遇,一旦企业有新的项目规划,就马上出击、一击命中。

一等就是3年。2019年底,机会终于来了:李仲飞获知,由于市场不断扩大,奥力通位于天津、山东两大基地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之产品供应链和高端市场均位于长三角地区,企业打算落户长三角。

机会来了绝不错过。2020年,疫情稍有缓和,李仲飞和同事就飞往北京,准备“迎娶”奥力通,原定1个小时的会谈,足足开了6个小时,从优惠政策到项目服务,从行业发展到市场分析……李仲飞和同事们的专业与真诚打动了对方。

3年等待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2020年10月29日下午,奥力通扬州制造基地及总部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奥力通集团董事长黄小伟感慨道:这3年来,我们充分感受到扬州招商引资的诚意,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视。

为企解难,与时间赛跑,看政府服务的力度与温度

项目顺利签约,却又有一道难题摆在了扬州高新区的面前:由于市场订单需求大,企业希望能在2021年6月开工建设、2021年底建成投产。

“企业落户园区后,从工商注册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若以小四号字体为标准,光是材料清单罗列就要13页A4纸,一个一个办下来,需要几个月时间。”面对这个要求,扬州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局长田蔚犯难了:根据以往情况,企业通过招拍挂程序竞得土地,缴纳土地出让金之后,要先办理土地证,然后才能串联挨个进行包括环评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在内的各项审批,加上企业设计方案和图纸的编制、修改时间,项目从拿地到开始动工建设平均要花费半年甚至更多时间。

“前面农用地转征需要几个月,后面办理基建手续还要半年,加在一起,6月开工建设很困难。”田蔚说,如何优化程序,让项目提速?2020年底,扬州市出台了《扬州市开发园区重大产业项目预审批实施细则》,明确在土地出让阶段,实行“零条件”容缺受理,真正实现园区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拿地即开工!奥力通项目能否借这股“东风”?扬州高新区根据实施细则在重点项目上进行了探索,针对总平面审查、施工图审查等核心环节的技术性审查,请相关部门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加盖“蓝章”。项目土地摘牌后,再及时把蓝章换成红章。

实行“红蓝章”预审批模式,项目审批果然大大提速!从2020年10月29日签约到办理施工许可证预审,只用了2个半月时间!奥力通项目负责人朱晓文对这一速度赞叹不已。“真是又快又周到!”春节后土地摘牌,奥力通项目将打响2021年项目开工的“开门红”!

从半年到2个半月,快的不仅是速度,其背后更是审批制度改革中思维的创新。作为奥力通的项目专员,扬州高新区项目服务科科长曹俊感慨万千。奥力通项目充分体现出“红蓝章”预审批模式的容缺、并联特点:以往一个工业项目落地,很多资料要在网上走流程,一网通办的要求下缺了其中任何相关资料,下面一个流程就走不了。而奥力通项目采用的预审批模式和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暂时摆脱了土地的制约,土地在未摘牌之前,通过线下一些核心流程的人工预审把工作前置,并联审批,当然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刀刃向内才能“革”出更优环境

2021年1月,又有一企业与高新区正式签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知了奥力通项目快速推进。企业负责人说,审批效率跟不上,企业生产计划就会面临被打乱的风险。“半年对我们而言,就意味着少赚1个亿。”

这句直白的话语说明了一个道理:营商环境既是重要软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可以吸引项目落地,更能聚企业聚人心。

扬州高新区实行“红蓝章”预审批模式,让项目跑出“加速度”,是审批流程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从蓝章到红章,我们看到了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创新思维,“零条件”容缺受理,打破串联办理模式,这些新办法、新方法让项目实施门槛一低再低,办事效率一高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