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全面小康|广陵伏业村:“薄弱村”摘帽 民富村强绘就新画卷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7-22

盛夏时节,走进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伏业村,大小池塘星罗棋布,种植大棚鳞次栉比,漂亮别致的小洋楼、干净整洁的公路、绿意盎然的公园、五彩缤纷的鲜花随处可见,一幅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画卷徐徐铺开。很难想象,这个“江苏省新农村示范单位”“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创业型村”以前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如今,在伏业村党总支带领下,以“党建+”模式,兴产业、稳就业、促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成功摘除了“薄弱村”的帽子。

老书记:党建引领,经济薄弱村改变初见成效

“伏业村是由原来的伏业、四圩、吴桥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我出生在吴桥村,以前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老百姓住的是土基房,走的是土路,喝的是河水,路上没有灯,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回忆过去的生活时,伏业村老书记谭正新叹了一口气。

过去的村民住房

“只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脱贫才好办。”2005年,刚刚上任伏业村党总支书记不久,谭正新便定下了抓党建促扶贫的主基调。

谭正新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议事规则,加大力气提高班子活力,将活力转化为干事动力。最大化利用村集体资产,将废旧厂房整修后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当年便流转了300亩。2013年,伏业村党总支将15个生产队的资源整合,成立了兴业生态园,开始发展养殖业。

2005-2008年,经过三年时间,伏业村全村实现了水泥路全覆盖。2010年,伏业村党总支启动亮化工程,60%的道路实现了亮化。

新书记:“党建+”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8年,新书记高瑞东上任,继续围绕“党建+”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坚定信心,群策群力积极参与伏业村的发展建设。

老书记谭正新(左)与新书记高瑞东(右)

党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伏业村党总支对两处集体资产进行升级改造,采取企业投资、产权集体所有模式盘活集体资产。伏业村党总支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条线,发挥沿江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原先滩田搞农业发展。

2018年,伏业村建成香菇种植基地。2019年6月注册成立扬州市广陵区明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冷库30立方米,进一步延长香菇采摘、销售周期,共计为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就业50人。2019年3月,引进百惠种植园,建设钢结构连栋大棚种植精品葡萄,一方面能够增加农户土地租金,另一方面提供约30个工作岗位,还增加了集体收入。

目前,在沿江路南侧已形成了香菇种植园、兴业生态农庄、百惠园等集聚的新型农业发展基地,进一步提升了伏业村的生产力水平。

党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伏业村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上下齐心,为建设“美丽宜居新伏业”发挥作用。村两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入开展“三拆”整治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三拆”任务167处,7000多平方,增设绿化节点23处,累计治理河道21条,真正实现了“水清地绿”。

农民公园的建设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施家马路的拓宽改造方便了百姓出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便于农户灌溉。此外,小型污水管网设施已全部建成,镇级环线打造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沿江路天然气管道施工即将全部完成。

伏业村村居环境改造成效明显,村容村貌焕发新颜,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党建+民生服务,聚焦民生福祉

近年来,伏业村两委班子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做好民生服务。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9%,五保户、低保户、低收入农户及重残人员100%参保。对村集体及31个村民小组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益,调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做好民政、医疗救助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补贴,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困难人员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建引领让现在的伏业村“民富村强景更美”,高瑞东说:“我们将继续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