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欧洲客户用上“镇江造”
来源:京江晚报 日期: 2021-10-11
项目现场。陈声秦 摄
该项目利用原胜华造船300亩左右土地、5.6万平方米厂房,投资约25亿元,通过对原厂房进行改造、购置新生产线,研发生产出口欧洲市场的分体式交换箱体和冷藏设备,以及购置专用车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时租赁业务。具体含三个项目:一是该项目由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投资,新成立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原青岛中集专用车镇江分公司),研发生产分体式交换箱体;二是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投资,新成立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研发生产冷藏箱体及设备;三是利用胜华造船的场地,通过制造+营运、互联网+物流装备两两结合,打造国内领先的以半挂车租赁为主的公共、独立、开放的全生命周期高端服务平台和先进半挂车后市场配套服务平台。
项目源自欧美21世纪主流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零部件高精密制造技术,CKD六大片模块化设计,以及全新的金属内外板专利咬接制板技术和绿色环保发泡,在涂装工序采用KTL、静电喷粉线,使产品生产更加环保、节能;可实现快速组装,全球范围内无障碍配送和异地CKD快速装配,适用于全球任何底盘。便于生产、运输和组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项目达产后,可年产特种箱体超10000台,营业收入超10亿元。
目前,三个子项目均已竣工并试运营。
几个月前,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举行KTL线首件产品下挂仪式,中集车辆后市场先导性项目“金山工厂”涂装线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欧洲客户青睐的交换箱在镇江实现“中国造”。
交换箱发源于德国,是欧洲各国公路、铁路之间使用率最高的多式联运装备。近年来,该产品的需求量在欧洲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集车辆看准了商机,及时介入该领域,在欧洲的波兰成立工厂,跟中国工厂合作共同生产交换箱产品。在中国,中集车辆凭借跨界设计、跨洋制造及全球供应链优势,将交换箱产品的不同装备与配件,以CKD形式运输到波兰工厂进行组装。
2018年3月,中集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镇江高新区,2018年12月动工,设计年产能8000台,采用全自动化节能环保工艺,属于“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涂装生产线,专注于生产交换箱产品。投入使用的KTL线,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喷粉技术,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新工厂涂装线建设仅用4个月时间,虽然拼搏很累,但想到自己的产品马上就要装好了,我发自内心的高兴和自豪。”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泉表示,中集产品采用领先的六大片设计,未来就像宜家DIY家具一样,出厂不焊死不钉死,而是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自由拆卸和搭配。
据悉,“金山工厂”生产交换箱的工艺不仅赶超欧美标准,而且在中国属于首创、拥有100%专利权。换句话说,在不久的将来,“金山工厂”生产的交换箱产品不仅领跑欧洲市场,而且也会在中国市场开拓广阔空间。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有望成为全球交换箱市场第三大制造商。
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泉说,中集车辆在多年的全球化运营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吸收海外的先进经验,提升中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效率以及物流运输装备的制造水平。围绕这个创新方向,他们已经在镇江投资了三个相关的项目。而今年开工的挂车租赁总部及后市场高端箱体制造两个项目,是中集车辆在镇江第四次重大投资,也是中集集团在镇江投资体量最大的一次。目前,中集车辆在镇江投资的相关业务,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随着租赁业务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高端产品的业务需求。鉴于此,中集车辆继续加大在镇江的投资,决定在挂车租赁总部项目基础上,再投资建设后市场高端箱体制造项目,主要从事高端物流及冷藏箱体、交换箱体等特种箱体的研发制造,采用美国和欧洲等国际一流的产品设计和技术,配套国内高端箱体的销售和租赁,并出口欧洲。我们期待这些项目的投产落地,不仅能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推动镇江经济转型升级,还能为镇江打造高端物流装备制造中心注入正能量。
温泉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集装箱,如果是空箱卖往欧洲,光是运费就要2到3千元人民币,如果出口散件,在欧洲组装,人工费用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算下来,一个箱成本要比镇江贵上1万多元人民币,如果能通过智能物流的运输,把货物运到欧洲后,就地把集装箱卖掉,也就是说出口,而且没有运回国内的空箱费用,这个价格优势是很强的。
事实上,他们目前正准备通过从合肥发出的中欧班列,把他们的产品直接出口到欧洲,实现从原来的FOB(离岸价),做到CIF(含运费和保险的到岸价),还要做到DTD(门到门),镇江的产品,就这样,能一步到位,走向欧洲。
(记者 陈声秦)
记者手记:
全新的项目,全新的人。中集镇江项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不是因为它产品新。说实话,再高大上,本质也就是一个金属切削加工的“力气活”,产品路线和工艺也是技术成熟的,但并不妨碍它的新:新在人、新在思维。
这里除了二三个管理高层是中集总部派来的之外,其余的数十人管理团队全部是镇江招聘的,其中不乏毕业于本地高校的研究生。走南闯北的海归、公司老总温泉对此评价极高:除了北上广深,这里员工的素质不比任何城市的逊色——有热情、有智慧、有情商,做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全国范围都排得上前列。
采访中,记者是有感慨的。这里多年前曾是名噪一时的胜华造船的所在地,当年镇江用靠近市区的黄金岸线,下了大本钱引来的项目,来时惊天动地,去时悄无声息,如今只留下巨大的厂房和更加巨大的空地,在盛夏的太阳中默默无语。
无意追究责任,当年选择胜华肯定有当年的道理。但回过头去看,在全国造船一片大好的当年,选择造船业引入真的是“经济正确”吗?政府过于热心当运动员,而放弃服务员的角色,教训已经不少了。
今时不同往日。希望镇江人真正理解,知道从哪里来,才明白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