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蘑菇为来安村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2
六月的乡村,瓜果飘香,处处丰收景象。
6月14日,徐州经开区徐庄镇的来安村蘑菇产业园,一个个大棚里,杏鲍菇、香菇、鸡腿菇、平菇等鲜嫩饱满,密密挨挨,菇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除了向各大商超、市场供货外,这里的各种菌菇还通过电商平台向外销售。
“我毕业后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村里的帮助下,我开起了网店,成了一名农村电商青年。”崔峰是徐庄镇来安村的一名残疾小伙,去年9月起,他在网上卖起了来安蘑菇,日平均销售额达千元。有了网上卖蘑菇的成功经验,崔峰现在有了更大的创业计划:要把更多家乡的农产品从网上卖出去。
在来安村,像崔峰一样,靠着蘑菇产业园找到致富路径的村民还有很多。
来安蘑菇产业园的前身是村民崔广浩成立的广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十多年间,从崔广浩夫妻两个人、一座棚,到现在110户菇农、200亩大棚,蘑菇不仅成了来安村的名片,也成了徐庄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2003年,崔广浩和妻子徐大美在村里率先种起了平菇,一亩地,两个棚,年纯收入两万元。尝到甜头的夫妇俩,随后不断扩大种植品类和规模。2007年,崔广浩联合8位农民,创立了广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平菇、金针菇、木耳等,占地15亩,年营销额80万元。2011年,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20亩,年营销额超过了200万元,解决附近妇女就业40余人,带动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户8个。
到2018年时,来安村的蘑菇种植规模又翻了一番,并成功掌握了“茶树菇”“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和液体菌种制作技术,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全季节生产鸡腿菇的种植基地。
2019年,来安村党支部与广浩食用菌合作社进行结对帮扶共建,将合作社更名为来安村蘑菇产业园,协助蘑菇园实现集制种—栽培—采摘—智能化生产线—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废料综合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党建+产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结合村“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食用菌生产流程虽然繁琐,但劳动强度偏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创造了条件,像削菜、包菜、装袋、接种等都是坐着干的工作。村民王书玲患有脊柱畸形,一般的农活都不能干,情绪非常沮丧,来到蘑菇园后,由于她心细手巧,鸡腿菇刮得又快又干净,工资加奖金每月收入都能超过2000元。
农村青年王小随,原来整日无所事事,经劝说动员,他开始试着种植鸡腿菇,有了收益后,逐年增加种植,现已拥有8栋调温大棚,并吸纳了4名家庭困难的人员帮他工作。今年,王小随还新建了一座冷库,当上了经纪人,产品远销南京、西安等地。
大学生蔡磊经商失败后,来到蘑菇园区免费学习技术,现在早已带领几个小伙子搞起了食用菌特色种植,就是把菇种到盒子里,培育出来放到小区专卖店销售,大大提高了生产利润,现在他们正打算把这种模式复制出去,创造更大的利润。
随着蘑菇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依靠蘑菇园富起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现在,来安村的蘑菇产业园已为周边15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种植农户112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并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通讯员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