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扬州:民生幸福工程叩响百姓幸福之门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09-01

 悠悠万事,唯民为大。近年来,扬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18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民生,把每年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踩着老百姓脚印办实事、干大事,真心真意为老百姓做实事谋福祉,持续打造民生幸福工程“升级版”,460万扬州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条路径: 连续18年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为民生幸福“加码”

2019年月11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扬州市委、市政府一并印发服务民生的“1号文件”、服务企业的“2号文件”、服务外来旅游旅行者的“3号文件”,各种政策福利,被扬州百姓誉为“红包雨”。

2019年的“1号文件”主要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富民增收、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美丽中国扬州样板、宜居颐养社区建设等九个方面。 补民生短板,为幸福“加码”,“一小一老”备受关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摆上“1号文件”的“头条位置”,从提升教学质量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越来越具体。 20所学校试点游泳等特色课程,每晚5点半,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浪花里飞出少年欢乐的歌。 “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连续三年列入“1号文件”,“小眼镜”、“小胖墩”少了,扬州的孩子,不仅文质彬彬,更虎虎生威。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扬州每万人口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率蝉联全省第一。

“我们老人上午逛瘦西湖公园,中午到社区食堂吃饭,8块钱三菜一汤。”虹桥社区张春林老伯亮相央视《新闻联播》,这样介绍扬州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安逸的晚年生活,幸福溢于言表,引来全国无数观众对扬州的羡慕。

扬州探索“小区+养老”、“医疗+养老”、“公园+养老”理念, 全市共建成示范性颐养社区41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老人颐养在社区,与子女比邻而居,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幸福就是“一碗汤的距离”,成为现实写照。

从“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的基本民生,到积极顺应老百姓对健康、快乐的本质需求,扬州逐步探索出一条清晰的民生幸福工程路径——由“解困民生”“普惠民生”向“幸福民生”转变,绘就了一条不断上扬的民生幸福曲线。

“幸福”二字,像阳光一样洒进扬州人的心里。一份关于“幸福指数”的调研报告显示:扬州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7%。

一个理念: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集中力量办大事

前不久,扬州仪征市大仪镇62岁农民邵桂兰在家门口的大仪卫生院接受了疝气切除手术,令她意外和感动的是,苏北医院知名医生、麻醉专家守在她身边。像大仪中心卫生院这样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扬州一共建成了18家,政府累计投资约10亿元,造福300多万农民。

扬州推进医联体建设,打通了双向转诊的通道,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人民日报》以《镇上看名医,便利又便宜》为题推广扬州经验。

幸福生活有温度,缘于民生工程有力度。民生改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更是扬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这一民生理念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扬州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从百姓最难、最急、最盼的事入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

围绕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扬州先后投入近45亿元,让全市人民全部喝上了干净的长江水、运河水;2015年以来,先后投入170多亿元建成各类公园358个,居民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公园。 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扬州样板,扬州在全省率先倡导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实施新一轮“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如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平方米。 围绕城市发展,扬州先后提出开城先开路、治城先治水等理念,投入120亿元基本建成“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城市,成为扬州百姓交口称赞的“里子工程、良心工程”;从2010年起,扬州累计投入170多亿元,用5年时间实施了老小区、老街巷、老庄台等“八老”改造,市民盛赞这是扬州最为系统、投入最大的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扬州还投入50亿元,在苏中苏北第一家实现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让失地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保障;每年投入13.5亿元,在主城三区实现社会保障和民政福利“同城同步同标”,为近460万居民撑起越织越密的“保障网”。

一串串温暖的民生数字、一项项扎实的民生大事,既是民生改善的标尺,更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个导向:以“五可”标准推进民生工作,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2019年4月20日下午,美丽瘦西湖畔,千年宋夹城内,扬州第四届“绿杨人家”社区艺术节开幕,1200位市民载歌载舞,唱响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奋进追梦的时代赞歌。

笑意写在脸上,幸福洋溢心间,扬州“幸福表情”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绽放。 老百姓的笑脸是最好的成绩单。扬州党代表郑翔曾带着“180张扬州百姓笑脸”赴京参加党的十八大;扬州民生幸福工程,叩响百姓幸福之门,居民编印成《我们眼中的十九个变化》画册,托她献礼党的十九大。《人民日报》头版以《聆听新时代的声音》为题,记录了郑翔幸福的感悟:“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每年“1号文件”制定前,扬州市委、市政府都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通过社区主任座谈会、12345热线、《市民论谈》电视专题节目等形式,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民生订单”。 “1号文件”出台后,如何让民生工程的实施目标、标准、步骤及效果达标?扬州以“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工作法加以推进。

“要干什么,干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资源,达到什么效果,何时完成,谁来完成,出了问题谁来负责,每一条都要清清楚楚!”扬州的这一做法在《求是》杂志、江苏省民生幸福工程会议上被广泛推广。

为人民办事,请人民参与,让人民评判。为确保民生工程有力推进、有效落实,扬州制定了“三公开三报告”制度,即公开事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向组织报告、向服务对象报告。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建设成果都要在媒体公示,每一个民生工程实施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要接受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组成的测评代表团的“考试”。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第一标准,扬州“三公开三报告”制度,已经成为让群众监督推进民生工程的有效机制。 当下的收获是民生,未来的期许也是民生。

2012年以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了17次重大项目暨民生幸福工程集中观摩活动,引导大家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一起出谋划策、一起推动实施,努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老百姓的点赞认可,奏出了千年古城的幸福交响曲,美好生活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变为现实,那些幸福花开的故事,已经写进了扬州人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