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黄河故道:“穷腰带”变身“富民廊道”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23
3月的黄河故道李口段,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黄河故道堤顶路泗阳境内全长近80千米,昔日破损的路面,已变成平坦开阔的水泥路。堤顶路两侧的生态公园、蔬菜基地、新型社区等,如同黄河故道的一颗颗明珠,满足了居民休闲游玩的需求,也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双赢目标。“过去的堤顶路可不好走,更别提风景了。”在黄河故道岸边长大的王春红,见证了这段路的变化。
黄河故道(也称古黄河)纵贯宿迁中部地区,全长114.3公里,流域面积296.9平方公里。曾经,宿迁黄河故道因基础建设差、沿岸流域穷而被称为“灰腰带”“穷腰带”。近年来,宿迁不断加大黄河故道治理和建设力度,充分挖掘黄河故道的生态资源,把黄河故道两岸打造成具有宿迁特色的生态富民廊道。
去年初宿迁市提出,高质量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传奇的农村篇章。去年6月,《宿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总体规划》明确,把黄河故道建成绿色水美生态廊道、富民增收经济廊道、城乡一体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
平整土地、搭设大棚、栽植果树……在李口“水果部落”项目现场,建设者们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镇区从内到外旧貌换新颜,得益于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做实‘一河两带三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建设古黄河林果产业带。‘水果部落’项目规划占地3000亩,项目以农旅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产业链延伸,重点打造蓝莓基地、梨果基地及水果深加工。”李口镇党委书记王少波说。
在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智慧农业产业园智能化温室大棚里,排列整齐的无土栽培高架上,黄瓜、番茄、辣椒长势喜人。“我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既能顾家也有收入,非常满足。”正在园内采摘茄子的田洼村村民王秋娥高兴地说。
作为宿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宿城区通过运用“科技+农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我们运用‘村企联建、企业管理、共同受益’运作模式,首期带动本地300余名农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分红300多万元。”田洼智慧农业园总经理潘海燕说。
新农房错落有致,河水蜿蜒环绕,蔡集镇牛角淹新型农村社区围绕“水韵牛乡·耕读人家”定位,在原址改善住房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昔日水淹洼地,如今成为“幸福高地”。黄河故道富民生态廊道的“生态”与“富民”两个关键词在李口镇、蔡集镇充分彰显。
宿迁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作为“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以线带面”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黄河故道建设探路。“今年,宿迁立足‘江苏生态大公园’发展定位,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统领,按照统筹规划、系统治理、连片开发的要求,大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149个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项目总投资451.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7.6亿元。”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树勇说,以此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美丽江苏”样板区、城乡融合示范区。
记者从宿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该市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47个、竣工项目94个。区域内新增道路192.4公里,腹地交通出行条件明显改善;率先推行高标准农田连片开发,新建高标准农田12.8万亩,区域高标准农田比重达73.4%。沿线新竣工农业重大项目34个,完成投资46.4亿元。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产业规模急剧扩增,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富民兴村效应逐步体现。
环境美了,人气旺了,项目也来了。骆马湖现代渔业产业园、王官集酥梨产业园、李口蓝莓产业园、骆马湖渔业产业园等一批高质态项目投产运营。宿城区成功争创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洋河新区通过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认定……一个个体量大、效益高的农业示范区扎根乡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穷腰带”正逐步变成“富民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