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勇立潮头
来源:镇江日报 日期: 2021-08-03
镇江高新区鸟瞰图
镇江高新区鸟瞰图
2018国际低碳(镇江)大会镇江高新区分会场
2019“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发布会
2019“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新加坡分赛场
镇江高新区、黑龙江省科学院共建“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签约仪式
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举行KTL线首件产品下挂仪式
镇江高新区2019年建设发展工作会议
2019年6月6日,镇江国家高新区实体化运作整整两周年。
主城区西侧,长江南岸,在44.03平方公里的区域,镇江高新区正在掀起巨变。
2017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调整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高新区实体化运作,成为全市最年轻的一个“板块”。实体化运作以来,镇江高新区聚焦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三条主线,聚力产业强区,推动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72位,进2位,比实体化之前进49位,并逐步成为镇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两年来,镇江高新区以前所未有的干劲,以“高新区速度”迈开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担负着振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高新区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确定目标,迎难而上谋发展,以进度为答卷、以实绩论英雄。
两年来,镇江高新区上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城市发展新空间、特色产业承载地、创新驱动主引擎”的发展定位,深度对标苏南、聚力产业强区、坚持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2019年一季度,高新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9.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增值税抵扣同比增长28.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
两年来,肩负使命的镇江高新区勇当改革攻坚“探路者”,始终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亮点频闪。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迅速在这里聚集,一座经济发达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魅力人文之城、和谐幸福之城正在崛起。
这里是创新创业的高地
2018年4月参加2018“镇江高新区杯”先进制造业创新创业大赛,8月企业就成功落户,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镇江利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唯佳,感受到了镇江高新区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热力。这正是镇江高新区坚持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的真实写照。
创新之于发展,是第一动力。实体化运作以来,镇江高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加强产学研对接。两年时间,高新区坚持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端、供给端、平台端、服务端和环境端同步发力,初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由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组织,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机制,积极搭建平台,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镇江高新区已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先后获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国家特种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光电子与通信元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国家品牌资质;2018年,入选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三部委联合组织的“双创升级打造特色载体”项目,3年资助5000万,全国100个园区,江苏仅4个;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获科技部批准通过。
在地企业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50余家院所达成合作130项。镇江高新区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作为苏南国家自创区核心区之一,享受中关村“6+4”、省科技改革30条、市科技改革20条、高新区“三高四新”和“团山英才”计划等各类创新政策,同时,高新区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灵活有力的政策支持、严格规范的诚信建设、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为各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的同时,高新区举办各类“双创”活动,吸引各方人才的关注。“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已经在全国范围打响知名度。2018年大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题,在全国13个省市地区征集119个优质参赛项目参加大赛。今年“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立足江苏,辐射全国,放眼全球,举办了西安、武汉分站赛,并首次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设立海外分赛场,6月下旬将举办总决赛,努力打造镇江、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舞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0件。
这里是产业发展的热土
2018年3月,中集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镇江高新区,新工厂涂装线建设仅仅用了4个月。今年4月19日,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举行KTL线首件产品下挂仪式,这标志着中集车辆后市场先导性项目“金山工厂”涂装线正式投产,欧洲客户青睐的交换箱在镇江实现“中国造”。
高新区发展伊始,百业待兴、百事待举,如同绘制一幅壮美画卷,匠心独具谋篇布局至关重要。镇江高新区自实体化运作之初,就坚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体现特色发展、差异竞争,致力构建特色产业承载地,立足全市“3+2+X”产业链,重点培育特种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形成了“1+4”产业发展格局。
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镇江高新区积极做好“引盘转升”四篇文章,通过招引高质量大项目、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做大做强产业经济,先后招引各类产业项目54个,总投资超355亿元,推动中集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美的装配式建筑及智慧家居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目前,区内已经拥有睿泰数字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中集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等多家特色园区,形成了产业集聚、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中集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耐德佳AR镜片模组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高质量制造业项目投产运营。
为加大存量资源盘活力度,镇江高新区通过资产收购、兼并重组等手段,盘活胜华船厂、睿泰产业园A座、亿兆软件园、大通重工等闲置载体14.5万平方米。建立产业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镇江高新发展集团,持续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化团队合作,通过“产业+资本”商业模式,建立园区投资、集约用地、快速招商、智慧运营的新机制。
目前还有正在投资建设中的省级重点产业项目镇江高新区创新区一期工程(团山睿谷项目),总投资26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216亩,包含总部经济区、创新研发区、企业孵化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板块的科技综合载体。
这里是安居宜业的乐园
小牛山片区棚改工作有序推进,江小圩、八摆渡片区解危搬迁,严庄片区、白湾片区棚改任务全面完成;园区路网管网不断完善,南徐大道西延、乔家门路改造顺利完成,富润路拓宽工程开工建设,团山路西段城市化改造有序推进,蚕桑路中段新建提上日程;雨污水管网改造与修复稳步实施,留脉湾路路灯照明新建完成;高新区2018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取得新的突破,在410家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位列全国第37名;土地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仅2019年上半年就完成两批次共4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戴家门路、五洲创客、运粮河等重要节点景观优化、绿化亮化、改造出新等工作推进顺利……
两年来,镇江高新区用具体项目、用实在的变化,诠释着城市发展新空间的内涵。
自实体化运作之初,镇江高新区就坚持“无规划、不建设”“富规划、穷开发”的理念,高标准推进“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全级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初步形成1+4规划格局,即一个全域范围总体规划以及小牛山中央商务区、云创领地数字创意集聚区、嶂山康养休闲区、工业园区先进制造集聚区四大重点片区规划。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完成镇江高新区雨水、污水专项规划、夜景灯光美化亮化专项规划,交通规划已经纳入全市综合交通规划,沿江空间布局规划、精美高新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速推进。同时,深挖嶂山、五州山、润州道院、蚕种场等自身丰富的人文历史、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亲山、滨水空间,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优美宜居之城。
城市发展新空间,不仅有建设开发和产业集群,还有美好生活的向往,镇江高新区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将民生福祉的营造作为区域建设的重点。去年,镇江高新区斥资5000万元,实施解危搬迁工程,让龙门村江小圩、八摆渡两个自然村39户“潮汐户”摆脱水患。为让百姓享受绿水蓝天,镇江高新区出台三年水质提升计划,深入实施“一湖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西团结河、御桥港、七里河等6条河道整治工作,全面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系统整治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大气污染问题,全面取缔西南片区非法采石企业,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3家,整治“散乱污”企业302家。
今年,镇江高新区继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打好治土、治水、治气“三大攻坚战”,抓好优化便民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养老服务、优化物业服务等事关民生福祉的5件实事。同时,加快实施嶂山片区棚户区改造、蚕种场片区、小牛山片区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拆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抓好税源经济,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这里是深化改革的“先行区”
远在河南的王二军先生急于办理营业执照,通过省政务服务网高新区端口提交全部办理资料并填写相应邮寄信息,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全部办理资料后,立即受理办结,当天下午根据提供的邮寄信息,通过“一站式”平台推送至EMS收件系统,最终由EMS派送人员将“刚出炉”的证照送至办事人员手中。
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题内之义,镇江高新区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把推动机制体制创新为代表的制度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的重中之重。
部门设置上,镇江高新区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机制,着力实现“一个机构管审批,一张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门心思抓发展”的高效运转。
管理职能上,镇江高新区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的原则,扎实推进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工作,围绕项目建设、社会治理两项重点,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理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先后承接各类行政权力事项1690件。
运行架构上,采用“管委会+公司”的模式,积极推动高新发展集团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快园区开发、载体运营、招商引才、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步伐,高新发展集团先后新增控股二级子公司2家,全资三级子公司2家,参股三级子公司3家。
服务机制上,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打造“线上+线下”集成式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优质服务体验。一站式服务大厅已经正式运行,“3550”目标基本实现,证照分离改革稳步推进,首批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6.55%,初步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成立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流程、一条龙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智慧高新”建设,建设大数据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天上地下“两张网”,不断提升区域治理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基层党建上,抓实机关、非公、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培塑中小微非公企业“五联”党建工作品牌,推进城郊接合部“三新”党建向纵深发展,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提升党建知名度。
干部队伍建设上,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要求,开设“高新讲堂”,开展全年度双周六全覆盖式干部培训,完善市场化用人管理机制,建立1+7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实施全员绩效管理,构建一个体系加“三项机制”的干部管理制度链条。
两年风雨兼程,两年砥砺奋进。两年时间,只争朝夕,镇江高新区上下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信念,勇立改革创新潮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自然优美、现代科技、幸福文明的生态新城必将闪耀镇江西翼!
(作者: 彭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