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清江浦区“产才相融”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来源: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宣传部 日期: 2021-09-06

新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双创博士”4人,入选数量全市第一。入选省“333工程”第三层次6人,省“科技企业家”5人,入选市“淮上英才计划”领军人才3人、团队2个。这是清江浦区2018年人才工作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破除观念瓶颈,拧紧招才“总阀门”, 构建用才“主阵地”, 做优留才“生态圈”,有效聚才用才留才,以优势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产业发展,实现清江浦高质量发展。

按需定岗 拧紧招才“总阀门”

郝忠言,甘肃兰州人,一名80后有机化学专业博士,2007年被国家公派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交流,2017年入职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区委组织部在人才项目和科研项目上都给予指导和支持,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我是被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求才若渴的诚意,以及淮安的人才政策、环境氛围、文化底蕴深深吸引,才举家落户清江浦。”

郝忠言正在研制的治疗银屑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阿普斯特是中国药监局公布的国外已上市国内急需的快速审评品种,目前原研和仿制都没有在中国上市,他告诉记者,此项目已经做到了生产放大验证阶段,预计2019年底启动临床试验,此品种开发成功将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也会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围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LED光电半导体、医药制造、现代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全区特色、支柱产业,清江浦区进一步发挥“清江浦英才计划”等现有政策优势,着重在人才项目税费、乡土人才科研等方面给予扶持补助。结合引进人才层次、项目成效等情况,通过加大社会引才奖励力度,给予引才企业、引才中介奖励,提高引才积极性。2018年我区共组织人才活动11 场,引进领军人才15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7人,选派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12人,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7个。

问需于企 构建用才“主阵地”

“今年,我们制定了‘英才集聚行动’工作方案,将逐项实施,比如:带领高科技企业前往大院大所开展‘企业高校院所行’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力争在重要人才、重量团队、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上实现新突破,为清江浦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办主任王崇伟表示,清江浦人才工作将以省“双创计划”、市“淮上英才计划”为抓手,“提档升级”人才政策,重点扶持创业人才和全职创新人才,统筹推进教育、卫生、青年、高技能等各类人才的队伍建设。

结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我区人才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凝聚合力,定期牵头组织招才引智活动,为企业、创新人才穿针引线,注重联合外团资源搭建企业、人才合作桥梁;推进与高校院所组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创新联盟,持续推动主导产业升级,打造“大人才”工作格局;整合提升淮安大学科技园、清城创意谷、淮安物流小镇众创空间等“两化双创”平台的功能,推动区天士力、澳洋顺昌研究院建设;鼓励人才服务公司、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帮助企业、人才牵线搭桥,有序承担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职能,为企业引才育才提供有针对性的高效服务。

近年来,清江浦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区战略,以壮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高层次人才作用为目标,组织实施了“六大特色人才工程”,构建完善人才“储备、创投、项目、服务”四中心,着力打造储用结合、金融支持、项目管理、跟踪服务四大平台,有效激发了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实现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综合实力“双提升”。通过社会中介引才、培育,依托后方单位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邀请专家为企业“问诊搭脉”,进一步凝聚引才合力,改变以往政府在招才引智中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

强化服务 做优留才“生态圈”

“2012年开始我们公司陆续引进博硕士二十几名,清江浦‘双创博士’‘ 333人才计划’等政策落实对企业的引进人才给与了很大的帮助。”正大清江人力资源部经理孙韵告诉记者,人才引进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着很多问题,薪资待遇等方面与苏南等发达地方来说吸引力相对有差距,而清江浦在人才补贴、安家落户、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人才政策落实有助于企业稳定人才,让引进的优秀人才能安心在企业工作。

在此基础上,清江浦区还创新建立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由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牵头,各科室科长作为联络员,一对一挂钩企业、人才,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结对联系等活动,及时听取意见,掌握人才需求、思想动态等情况;加强区科技人才秘书队伍建设,从人才、科技、人社等职能部门中层以上干部中选派33名科技人才秘书,常态化组织“问需于企”服务活动;将人才“三个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其中创业引导资金逐年增长不低于20%,夯实财政保障。2018年我区共为17名人才提供人才公寓、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