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脱贫路上,让村民有“机”可乘 ——张桥镇薛庄村脱贫攻坚侧记

来源:泰兴日报 日期: 2021-09-16

“耕得太好了,这得有40厘米厚,草也被打碎,深翻进土里……”近日,在张桥镇薛庄村,70岁的罗宜孙正站在自家的田里,高兴得合不拢嘴。 

田里来回“哒…哒…”的大“铁牛”,正是他高兴地来源。罗宜孙是一名五保户,没有子女,古稀之年的他还身患疾病,早已丧失了劳动力,但还有四五亩地要种。“以前,别人家都在耕种了,我田里还没收割完,是常有的事情,心里特别着急,却没有办法。我年纪越来越大,干不动了,特别担心种不了粮、吃不上饭。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罗宜孙介绍,近年来,薛庄村农机合作社主动免费帮助他收麦收稻、种麦种稻。

在薛庄村,像罗宜孙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0多户。自2014年起,每年农忙时节,村里的农机合作社都会在第一时间免费帮他们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就连平时的施肥、施药等田间管理,也会安排专人帮忙打理。

“农机合作社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看着刚刚翻耕好的土地,低保户季营女说,“我儿子有残疾,什么都不能做,我的眼睛又不好,种不了田,要不是村里帮我种、帮我收,日子就没法过了。合作社不要我的钱,还派劳动力帮我做农活,真是感谢他们!”

“其实这不算什么,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对于他人来说可能是很困难的,我还想尽我们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张桥镇薛庄农机合作社副理事长罗玉林介绍,在给贫困户开展免费耕地的同时,作为营利性经营团体,薛庄农机合作社还放弃部分盈利,向本村村民提供优惠,每亩地两耕两收全年减免100元。

罗玉林说:“我们每年为本村的10多个贫困户提供免费服务,为他们收割、耕田还有管理,一分钱不收。对于本村村民,我们以服务为主、盈利为辅,合作社每年为村民们减免10多万元。”

“扶贫助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中来,扶贫才更有希望。”罗玉林抓了一把新翻的土,仿佛将扶贫的希望种进了新土里。

2013年,薛庄村以村集体筹集资金、村民自愿加入的模式成立农机合作社,探索出适合当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新路子,调动村民种粮积极性,仅用5年时间就带动了一大批村民脱贫致富,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下,正是农机深松地块精耕细作的时节。十几台大型农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松土、平地、开沟、打埂一气呵成,所到之处地块精细平整,沟埂分明。田埂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有说有笑,高兴地看着自家的田地在一阵阵“轰隆隆”的机声中变成一块块规整的“豆腐块”。村民叶平芳说:“现在机器割、机器种,种田可比以前轻松多了。我们村的机器还能去其他地方挣钱。”

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免耕播种机……合作社里的农机真不少,可就在5年前,薛庄村并没有几台像样的农机,村民们种地大多靠人力。薛庄村党总支副书记谭跃介绍:“2013年,村里仅有一台拖拉机,帮人家拉拉粮食、拉拉建材,当时村里2000多亩土地收割全部花钱请外地的机手,到了收割的时候还要到处去请农机。”

长期以来,薛庄村工业基础薄弱,高效农业发展滞后,很多村民都靠着稻麦两熟维持生计。为了摘掉贫穷的帽子,2013年3月份,村集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利用农机优惠政策的扶持,一次性购置了十多台大型农机。谭跃说:“我们村省出劳动力,出去自主创业,同时,合作社吸收了很多剩余劳动力来做杂工,提高这些农民的收入。”

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后,村委会实行统一购置农药化肥、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统一对外订单作业,积极推行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模式。

不少会开农机的村民都主动报名加入合作社,当起了农机手。合作社农机手朱十斤介绍:“我家有三四亩田,我也没啥手艺,只能种田,一年就挣几千元。后来,村里办了农机合作社,我就报名当机手,去插秧、耕田、收割,现在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日子过得还蛮好的。”

有了农机服务作保障,村里开始积极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引导村民承包闲置土地,实行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作业。村民薛军几年前一直在企业打工,后来在村里的劝说下,自己开办了泰兴市薛军家庭农场。薛军介绍:“我的农场里没有机械,村干部说,‘没事,村里的机械在农忙时节一定全力以赴帮你,你就大胆放心地办农场’,村里的服务很到位,如果今年农场经营效益好,以后准备再扩建几百亩,好好干一场。”

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薛庄村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数量从十多台猛增到二十九台,拥有十多名专职农机手、八十多名兼职工人。合作社每年可获得三十多万元纯收入,村里将部分收益投入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村民叶平芳说:“现在,大家打工赚到钱,出大门就是水泥路,水泥路一直修到田边,村里的环境也好了,还有健身器材,大家吃完晚饭都喜欢出去走走,锻炼身体。”

记者 卢怡 通讯员 顾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