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7-02

“原来进村的路特别难走,路面坑洼,一碰到会车就头疼,更别提下雨了。”说起之前的路难行,太仓浏河镇新塘村村民陆丹婷直摇头,“如今道路宽敞、路面平整,上班更方便了!”陆丹婷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浏河镇农村公路提升项目。近年来,浏河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铺就了一条条以便民惠民为目标、服务农村田园经济、助推当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美丽乡村路”。

截至2021年1月,浏河全镇农村公路104.365公里,其中乡道48.691公里、村道55.674公里,编织起庞大便捷的乡村交通网络,打通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出行方式,更带动沿线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构建“美好生活之路”

“如今快递真快,今天下单,隔天就拿到了。前几年,快递到了浏河,派送还要两天。”对于闸北村的网购达人小王来说,农村公路的修建和完善,让她实实在在体会到乡村快递物流的便利。

近年来,浏河镇加快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物流网络。通过交通、邮政的融合发展,两张网的末端网点得以优化整合,农村物流网点多点开花,实现村村通快递、人人享方便。

随着农村公路被打通,村民的出行和通勤有了更多便利。闸北村村民王阿姨说:“家门口就可以乘公交车到太仓站,还可以随时坐车去太仓市区,照顾小孙子方便了很多。”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缩短了城乡间的物理距离,拉近了城乡群众间的心理距离。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推进,一批美丽农村路串联起了浏河镇的各个乡村,织造出乡村美好生活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纽带,让百姓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平坦美丽的道路呈现在乡村的美丽画卷上,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走越美好。

“农村公路+产业发展”建设“生态致富之路”

这两天,何桥村菜篮子基地的工作人员陈俊格外高兴,村里试点推进的“水稻秸秆·大球盖菇”基料化利用,成功申报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获批项目资金938万元。

这多亏了村里新修的道路,让基地的生产和销售更加方便,与外部沟通更加便捷。“原来我们村的路杂草丛生,又窄又陡,农民到菜篮子基地都不方便,更不要说销售产品了。”陈俊说。

一条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何桥村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出行难、实施交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促进公路建设高水平发展,畅通公路动脉,让“四好农村路”成为农民致富增收、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加速器”。

行走在何桥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成为靓丽风景,从主干公路到田间小路,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条“纽带”在乡间田园间延伸。

如今,在浏河镇各个村庄,都可以看到硬化、美化、亮化后的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特色农产品的运输销售难题,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和业主来发展特色产业,组建农业发展联合社、合作社。

沿着一条条生态致富路,2020年,浏河启动张桥村、万安村共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立了“菜篮子”产业化基地联合镇供销社以及祥和、稻花香等专业合作社,新增设施面积200亩,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升级。

“农村公路+文化旅游”绘就“美丽乡村之路”

走进浏南村,柏油路如一条缎带穿梭在村落之间,美丽景色渐次展开。浏南村相关负责人顾丽笑着说:“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贵客才能临门啊。”

浏南村的七十二家村落是沿江的一个自然村落。依托道路建设,七十二家村的田园美景、200多亩精品果园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借此办起了农家乐,打造精品民宿,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如今,七十二家村田园综合体初具雏形。顾丽开心地说:“近年来,我们在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农业区打造上成效非常明显,一到节假日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农村公路将乡村旅游点、重要产业区串珠成链,为乡村带来了人气、财气,形成了“一路通、百业兴”的发展景象。

近年来,浏河镇按照“一核三片区”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农村道路,着力打造特色农路品牌。在七十二家村、江滩湿地公园、恒大文化旅游城、市民广场、浏河古镇等重要区域和节点,增设景观小品、小游园,提档旅游配套设施功能,建设“全域旅游的滨江田园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