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调研行丨南通通州金北村:高科技带动粮食增收,传统农业变“聚宝盆”
来源:现代快报网 日期: 2021-07-27
5 月中旬,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金北村沿路生机勃勃,大片集中种植的麦田里金浪翻卷,收割机在田间辛勤劳作,新的丰收季即将来临。38 岁的瞿炎看着满目盛景,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还要给合作社添置什么新工具。多年前,曾在企业任职的他毅然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当起了 " 新型职业农民 ",从传统农业中走出了一道致富新路。如今,全村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村营收入达到一百多万。
返乡创业当 " 职业农民 "
在金北村,作为村干部、田梦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瞿炎,是当地名声响亮的种粮大户。他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 我们还是种粮食的,但方法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以说是新型职业农民。"
△村民正在收割麦子
如今已经成为种植业行家里手的他,多年前在南通一家企业上班。那时,瞿炎的父辈留在农村,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大多都是老人,年轻人则普遍都是外出打工。金北村是通州区人口、地域第一大村,拥有 4420 户农户,现有人口 1.31 万。
从 2008 年开始,金北村投入百万余元用于拓宽农村道路。如今已经建成 57 公里的农路,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并修建了 30 多座桥梁," 衔接 " 起了整个村庄。2012 年,金北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流转。
△田梦合作社的专业农机具
瞿炎选择返乡创业,就是借了这一波 " 东风 "。" 我觉得在村里可以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很有吸引力,要是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也能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2012 年,他辞职回乡,流转了 60 亩土地,创办了金沙街道第一个家庭农场。
合作社引领村民奔小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瞿炎逐渐发现受到局限太多,无法彻底施展开 " 拳脚 "," 像这样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模式,很容易形成资源浪费。比如投资和农业机械购买重复,恶劣天气无法实现互助。"
脑筋灵活的瞿炎很快调整发展思路,拉起团队建立起合作社,不但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也实现了管理模式标准的统一。合作社先后投入了 600 万元,吸纳了 89 名社员以及 6 名管理人员,到现在年利润达到了 480 万元。
在瞿炎的影响下,当地家庭农场发展兴盛,合作社发展模式不断被 " 复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到现在,金北村已有家庭农场 10 家,专业合作社两家,流转土地 4000 多亩,辐射村民 2000 多户。
合作社模式的成功,也为村民们收入增添了新渠道。60 多岁的村民申金泉是孤寡老人,因为身体不好,她分到的土地之前都是给别人耕种,自己偶尔打零工维持生计。近年来,她将家里 1.4 亩土地流转出去,合作社也给她提供了就业机会,如今一年增收 3000 元左右,可以满足生活的日常开销。
" 村里现在有 2600 亩土地种植粮食,近 1000 亩开展设施农业,还有生态林近 3000 亩,基本解决了农业种田难的问题。" 瞿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实现土地流转后,在保障农民固定收入的同时,也能让富余劳动力外出进行就业,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
先进技术 " 带飞 " 粮食产量
瞿炎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身为 "80 后 ",他不断开拓新思路,利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作效率。
△喷洒农药无人机
早在 2016 年,金北村就在通州区率先引进了喷洒农药无人机,后又购买了测绘装备。村里的年轻人从零学起自己摸索,掌握了一整套操作技术。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无人机每小时可以为 80 亩地喷洒农药,降低了传统人工喷洒的危险性,提升了准确性。使用无人机之后,金北村实现了 10% 以上的作物增产,以及 10% 以上的农药减量。
育秧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 …… 如今,金北村随处可见利用先进农机劳作的农民。2019 年,田梦合作社还与江苏碧护双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起了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村里还特意邀请了农业专家多次上门指导,进行技术改进。经过不断的尝试,水稻的亩产量从原来的 1100 斤 / 亩,上涨到 1300 斤 / 亩。小麦从 700 斤 / 亩上涨到 800 斤 / 亩。
农业作业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收益也增加了。让农民看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土地流转的队伍。全村共有 9800 亩土地,到现在已经实现了 85% 以上的流转率。2019 年,金北村村营收入达到一百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 2.28 万余元。
如今,金北村正在着手建立通州区第一个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目前已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定于 8 月正式动工建设标准加工流水线,预计今年 10 月就能建成并投入使用。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花宇 文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