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全省总体建成全面小康 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9-0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二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对江苏新世纪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期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如期总体实现全面小康,取得了卓越成就与宝贵经验。

一、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成就

为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变为江苏的现实模样,2003 年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确立:到2010 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具体细化为四大类18 项25 个指标。十年间,全省上下强化目标导向,积极争先创优,全面小康建设亮点纷呈。

(一)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是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江苏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大力发展服务业,近十年间,人均GDP 由14369 元提高到62290 元,是全面小康目标值(24000 元)的2.6 倍。按当年汇率折算达9644 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由89.5% 提高到93.7%,高于全面小康目标值(92%)。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服务业比重超过四成。加快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城市化水平由44.7% 提高到61.9%,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55%)6.9 个百分点。从苏南到苏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通信、商贸、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及公共服务已初显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

(二)城乡居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富民是全面小康的建设之本。江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近十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78元提高到26341 元,是全面小康目标值(16000 元)的1.6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996 元提高到10805 元,是全面小康目标值(8000 元)的1.4 倍。确保就业安民,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5% 以内(全面小康目标值)。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中工资收入比重过半。鼓励创业富民,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中经营收入比重呈上升态势。不为收入平均数提高而忽视低收入群体,全省多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实施脱贫攻坚,比照每人每天1 美元的国际绝对贫困线,江苏于2011 年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极大地促进生活水平和档次的全面提升。全省城乡恩格尔系数由40.2% 下降到37.0%,较全面小康目标值(小于40%)低3 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6.5 平方米增加到34.7平方米,高于全面小康目标值(30 平方米)。私有产权房比例超常猛增,成为家庭的主要资产。城镇家庭的手机、电脑及家用电器等更新换代加快。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由34.2 平方米提高到48.6 平方米,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40 平方米)。家庭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电视、手机等拥有率以及自来水、燃气等生活设施普及率过半。

(三)社会发展更加全面

江苏从体制机制构建到政策举措的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层民主、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近十年间,全省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由1.0% 提高到2.2%,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1.5%)。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57% 提高到97%,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90%)。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和作业本实现全部免费。

针对城乡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各级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5 年的16% 提高到2010 年的2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通过对薄弱地区的设备配备、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市、区)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近十年间,全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由50% 提高到99.9%,高于全面小康目标值(90%)。

以广覆盖、保基本为方向,着力消除制度盲点,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三大保险覆盖面由85.8% 提高到97.8%,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由35.4% 提高到99.7%,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85%)。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得到有效缓解。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2007 年太湖蓝藻爆发给苏南全面小康达标地区及全省上下敲响了警钟, 环境整治力度空前。一是全省共劝退、否决了4000 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淘汰了钢铁、水泥、造纸、化工等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围网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重点整治。二是县以上城市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3 的县市建立了生活垃圾四级转运处理机制, 大型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全省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15.5%。全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63.4 分提高到88 分,高于全面小康目标值(80 分)。绿化生态特色彰显。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5.3% 提高到41.7%,森林覆盖率由10.6%(2000 年)提高到21.2%,均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40%,20%), 城乡人居环境得到绿化、美化。

对照省定全面小康25 个目标值,江苏继2010 年以省为单位总体实现全面小康,2011 年全省保持24 个指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上年1 项未达标指标的目标实现程度也超过8 成(84.4%)(近十年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评价参见表2.1),全面小康达标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近十年间,13 个省辖市中,有9 个省辖市先后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列入省监测范围的62 个县(市、区)中,40 个县(市、区)先后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比例超过6 成。苏南、苏中均实现以省辖市和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截至2011年底,苏北已有1 个省辖市、6 个县(市、区)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

二、全面小康的创建经验

(一)因时制宜,不断拓展全面小康建设内涵

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全面小康指标体系,面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拓展全面小康的建设内涵,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如江苏先后实现了城镇居民(非在职)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建立了失业金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至2011 年,全省共解决了1555 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等。

(二)注重民意,以老百姓的认可度作为全面小康实现与否的最终判定

以往的地区经济社会成效评价,多由领导与专家来评审定论。而江苏的全面小康成效,最终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江苏对县级全面小康指标达标地区采用电话民意调查,只有百姓综合认可度达到60 分,才能被认定全面小康达标。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民生诉求各异,要得到多数百姓的认可,不论是先发地区还是后发地区,都是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严格考量。然而正是这种倒逼机制,使得各地在全面小康创建伊始,就组织干部走村进户,梳理民意、化解民忧、多办实事,全面小康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感知、参与和认可。

(三)以县为单位推进全面小康达标,建设惠及县域民众的全面小康

2006 年省委提出,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达标,只有以县为单位实现不含水分的、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才算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从全省县域实际出发,制定了县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县级全面小康的创建强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测算,2010 年江苏全面小康达到91.3 分, 超过90 分的实现评价标准,江苏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率先”。展望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到2015 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