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无缝衔接“高铁时代” 载梦同向美好未来
来源:宿迁日报社 日期: 2021-09-28
2019年12月16日,对于宿迁人来说,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和谐号”沿着徐宿淮盐铁路,向宿迁呼啸驶来!
2019年12月16日,对于宿迁交通集团来说,是个永远值得留在记忆中的日子。这一天,宿迁交通集团承建的宿迁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与徐宿淮盐铁路同步交付使用,迈进“高铁时代”的宿迁人民,由此搭乘“幸福快车”走四方!
市综合客运枢纽是依托徐宿淮盐铁路打造的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客运枢纽,是宿迁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性工程,承载着全市人民的“高铁梦”。
高铁“高不高”,最后一步看“配套”!
从规划到布局落定,从立项到建成交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现场调研,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项目推进,不断提升城市内涵,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2018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张爱军到上海路(高铁站连接线)改造工程建设现场调研,强调要坚持把“项目增速强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的头版头条,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抓施工建设的“黄金期”,精心组织加强调度,科学统筹加快建设,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2019年2月20日,春节过后的首次调研,张爱军又来到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现场,询问工程进度,要求施工单位咬紧牙关不放松,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早完工、早投用。
市综合客运枢纽是展示宿迁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是提升我市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一号工程”,关乎发展,关乎民生。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务实行动,为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推进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昊多次亲临一线,就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广场铺装、景观绿化、装修选材、设备选型等事项进行现场会办,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进度。
2019年3月5日,王昊在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紧盯时间节点,狠抓工程质量,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领导为总指挥,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市综合客运枢纽暨高铁商务区项目开发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五个工作组,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搭建微信工作平台,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并采取“一周一通报”“半月一简报”“一月一例会”等措施,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联动,定期督查进度、会办问题,全面推进项目实施。
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主要包括上海路(高铁站连接线)改造工程、综合换乘中心及站前广场3个子项目,总投资概算19.74亿元,涵盖房屋、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停车场等26个专业工程领域,是设区市宿迁成立以来单体工程投资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2018年2月开工建设,必须与2019年12月通车运营的徐宿淮盐铁路实现时间、空间上的无缝衔接,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任务之重、要求之高、工期之紧,前所未有。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宿迁交通集团牢记使命,勇担重责,围绕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特别是城市增能强内涵的工作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集中攻坚力量,配备精锐管理团队,合理调配建设资金,全面吹响项目攻坚的“集结号”。
“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工程,又是方便群众出行的民心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运输效率、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要咬定目标、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千方百计把这个项目建好、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实。”宿迁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在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现场的话语,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宿迁市综合客运枢纽
起步就是决战,开工就是高潮。针对市综合客运枢纽体量大、工期紧、多专业交叉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宿迁交通集团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目标任务、细化时间节点,指导施工单位科学编制施工计划,并设立项目创优基金,根据履约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寸土未动工期已定,环环相扣突击攻坚。在项目建设中,宿迁交通集团领导班子坚持靠前指挥,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每天组织召开现场五方座谈会,及时解决建设难题并安排下一步计划,周报、简报、月报及时更新,确保项目有据可查;针对任务重、责任大的重点工作进行现场会办,督促加快施工进度,检查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加强服务,化解矛盾,加强组织实施和协调调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建设期间,宿迁交通集团与现场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状,组织开展“大干一百天”“冲刺三季度”“共圆‘高铁梦’”等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制度约束、检查督查、落实奖惩等,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建设一天一个样,工地处处热火朝天,项目进展势如破竹。
“358天。上海路:421根灌注桩、68个承台、20联现浇箱梁。市综合客运枢纽:29联现浇箱梁、12联钢箱梁、500根灌注桩、118个承台、120个墩身。画上完美句号!”2019年5月23日晚上11时,“串联”上海路(高铁站连接线)改造工程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高架桥合龙,项目负责人张俊在工作微信群里留下了这段话。
这段话,就是一线建设者昼夜奋战的缩影!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中,宿迁交通集团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握牢精品工程创建的“方向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明确精品工程创建的“路线图”,以再创佳绩的荣誉感挂上精品工程创建的“加速挡”,全力将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打造成城市的新地标。
2018年6月26日,宿迁交通集团召开优质工程创建动员大会,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纷纷递交创建优质工程承诺书,立下铸造精品工程的“军令状”。
以管控保质量,以质量保进度。召开质量预控研讨会议9次,采取有效的质量预控方案,严防质量问题发生。增加质量督导检查力度,强化参建单位质量意识,确保建设进度不受质量问题影响。坚持质量、进度“两手抓、两手硬”,积极开展“质量安全月”活动,有效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保证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项目建设,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坚实保障。把“精品意识”融入建设全过程,特别是在铺装、亮化、绿化、景观及内外装修等施工上,按照“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坚持标准、科学施工、精益求精。
“快工”也要出“细活”,项目工程既要有“品质内涵”,更要有“颜值担当”。上海路(高铁站连接线)改造工程立交桥的墩柱,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该工艺材料为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的产品,浇筑完成后,表面光滑平整、观感一致、质感自然,无需进行抹灰、刮腻子等装饰工艺,一次性浇筑成形。
倡导科技创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BIM模型演示系统,通过展示大屏应用BIM协同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从而预防管线“碰撞交叉”;采用远程视频及手机APP实时对施工工地进行全程监测,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确保各类施工安全。
“高铁梦”萦绕宿迁人民心头多年,因此,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开工以来备受关注。每次项目的重大难点节点顺利攻克,都让宿迁人民倍感振奋,这意味着“无风雨、零换乘”的“高铁梦”越来越近了。
党旗引领项目兴,先锋带头项目顺。宿迁交通集团领导班子知道,要实现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速度,就要让鲜红的党旗在建设现场高高飘扬。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宿迁交通集团党委在工程一线成立市综合客运枢纽暨高铁商务区建设项目临时党委,下设四个临时党支部,形成“项目+党建”新模式。建设工地树起党旗,一线党员佩戴党徽,让“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体现在各工种岗位上。党员工作到哪里,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工序有党员盯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顶着。“做给群众看,带着员工干”,合理划分党员责任区,把党员的责任与工序质量相联系,使党员成为促安全、树榜样、创精品的带头人,充分发挥项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争先创优的“红色集群”。
为了让建设者在项目一线找到家、安下家、建设家,宿迁交通集团建设“党建·家”活动中心,供党员及外来建设者开展技能培训和文体活动,进行民主议事、矛盾调解。
“浓情粽意·共享温暖”“工程优质、员工优秀”“工程一线送温暖,浓浓情意暖寒冬”……一项项活动,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20余支施工队伍、50余个施工班组、1000余名建设者紧密团结在一起。
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推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心血和辛勤汗水。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平均每天施工时间超过14小时,在关键节点、重要工序实行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高峰期,1000余名建设者同时作业,在工地上默默挥洒汗水,只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我们吃住都在工地,建设高铁配套项目,就得用‘高铁速度’。”建设者马建军说,“虽然自己很辛苦,但是看着工程一点点发生变化,就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梦想是由汗水浇灌而成的。正是一届届市委、市政府的坚持不懈,正是一位位交通人的无悔奋斗,正是一位位建设者的风雨无阻,让高铁一步步驶近宿迁,最终抵达“宿迁站”!
栉风沐雨奋进路,砥砺前行铸辉煌。作为全市交通投资建设的主力军,宿迁交通集团坚持以构建对外强联通、对内强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秉承“服务交通、发展惠民”的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奋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市高铁商务区、快速路网和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