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扮美城市天际线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06
这段时间,苏州姑苏区锦帆路上一派火热景象,电工师傅或手持喷枪灼烧电线杆底部钢筋,或攀上电线杆顶部剪下电线,亦或开动吊车将电线杆“连根拔起”……紧锣密鼓地拆除着旧电线杆,完成架空线整治入地“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尾工作。“锦帆路立杆拆除工程量大概在80根左右,预计在两天内完成拆除工作。目前地下新电线铺设完成,附近居民冬季用电将一切正常,基本不会造成影响。”现场负责人唐军说。
架空线整治和入地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高标准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一项民生工程。作为架空线整治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苏州市城管局下足“绣花功夫”,加快探索实践创新举措,将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舒适优质的环境,擦亮苏州“美丽幸福新天堂”的亮丽名片。
三年,1570公里空中“蜘蛛网”入地
如今苏州颜值高了,更显江南风貌。沿着姑苏区环体路一路向南,道路两旁看不见一根电线杆的影子,抬头向远处望去,民居小院的黑色屋脊与白色墙面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彰显着江南的婉约清雅。“以前这路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根电线杆,各种电线杂乱地搭在上面,风一吹就会摆动,我们都挺担心的。”在环体路开店两年的花店老板李文晞说,整治过后,电线杆拆了,电线埋在地下,整体环境都感觉变得干净清爽了不少,大家住得很舒心,也更放心了。
“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进程中,架空线作为一种简便、可靠且建设和维护费用相对低廉的线缆敷设方式,曾被普遍采用。但随着近几年架空线的数量呈爆炸式增加,‘城市蜘蛛网’不仅对苏州古城风貌造成破坏,其碰触、掉落、垂坠等问题更是成为城市安全运行的隐患,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和市民满意度。”苏州市城管局副局长曹光树说,另外,随着居民用电量的逐渐增加,架空线已难以充分保障电力供应,因此消除架空线安全隐患,从而提升能源和通讯保障能力、净化城市空间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018年,苏州印发《关于推进苏州市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化责任分工,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实施主次干道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姑苏区组织实施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并会同规划、供电、住建及管线单位等17个部门、单位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和入地三年行动。
截至2020年年底,苏州已完成57条主次干道和170条支路街巷的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建设任务,共建成电力通道约154公里、弱电通道约64公里,完成弱电清线约1450公里、供电清线约120公里,拔除立杆约2450根。
“一路一案”,破解空间资源不足困局
三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1570公里的架空线入地,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率由52%提升到77%,支路街巷架空线入地率则打破“零”的记录提升约20%。如此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往往容易让人产生架空线整治、入地是一项省力易行的工作的误解。但事实上,一般架空线与地下电缆的建设费用之比将达到1:4的比例,且涉及立项、用地、规划、建设、开挖、占绿等多个审批许可环节。
不仅如此,实施架空线整治入地的道路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不仅空间狭小、管线错综复杂、沿路商铺小区密集,各条道路情况更是各有不同。“架空线整治入地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局部的改造可能对区域整体产生各类的影响。”苏州市城管局市政管理处副处长肖友松认为,开展此项工作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需要充分考虑各条道路的特点和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举措,并统筹系统地推进该项工程,回答好“高效完成工作和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
为此,苏州探索实践“一路一案”模式,在综合考虑电力信息架空线入地、杆件归并、道路修复等因素后,因地制宜地对每条道路的地下管道、配电设置安放、管线走向进行不同方案设计和施工规划,保障整治入地工程的顺利开展——
先看减少影响。面对桃花坞片区架空线整治工作,将占用周边居民停车场的问题,城管部门联合姑苏区及相关街道社区展开多次摸排,寻找具备临时过渡条件的停车场,最终在平四路和廖家巷路口找到一片空地,解决居民的停车问题。
再看设施提升。针对公园路新配电站所的选址安装问题,建设指挥部与苏州供电公司组建联合查勘小组,对区域内政府部门、绿化用地、公共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排摸考察,选取最佳安装地点。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配电管控中心副主任杨启明介绍,在综合考虑用电范围、电路走向、电压供给等多个因素后,指挥部与苏州公园多次协调,选择在公园内部停车场建设配电站,充分满足区域居民、商户的用电需求。
还有破解空间紧张。临近锦帆路东侧的巷弄“皇废基”长97米,平均宽度不足5米,地下还埋设自来水、煤气、雨污水、高压直埋电缆、路灯、监控等各类管线。项目牵头单位组织各相关管线产权单位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调研排摸,最终决定迁改部分埋设深度较浅且影响范围较小的雨污水管支管,确保“三线”顺利入地,并多处使用集约型管道,在保留其他管线原貌的基础上,节约更多的地下空间。姑苏区架空线指挥部施工现场负责人胡青春说,迁改部分雨污水管支管既不会改变管道原本的使用功能,又不影响后期的正常使用,也能腾挪出架空线入地的空间,是完成该项目的最好办法。
此外,苏州还将架空线整治入地工程与重大项目、道路工程等相结合,同步进行开展,以充分发挥项目综合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带来二次影响。
立法谋长效,将天空“还”给居民百姓
凛冬时节,苏州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入地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规划前期组工作人员姚巍与电力部门、通讯运营商的人员一同赶往姑苏区西北街,进行新一轮情况排摸,为后续架空线整治入地工作进行前期规划。“经过初步粗略统计,该道路架空线数量较多,弱电架空线就有30多根,部分还存在树线矛盾。”姚巍说,同时由于道路是连接北寺塔到拙政园位置的一条次干道,建筑密集度大,基本没有配电设施安置空间,后期可能需要通过拆迁来解决。
三年时间,苏州按计划顺利完成了既定的任务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但中心城区还剩余部分主次干道和众多支路街巷仍存在空中“黑色蜘蛛网”,对于苏州来说,这意味着城市能级提升工作仍在继续。
根据部署,苏州将继续实施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入地(2021-2025)五年行动,对中心城区44条主次干道(约39.93公里)架空线整治与入地,主次干道架空线整治入地率由77%提升到94%以上;对历史城区区域497条街巷(约108.30公里)的架空线进行整治,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入地率由现在的20%提升到65%以上,并完善市政设施和综合提升各类设施新技术、智能化水平。
“继续推进架空线整治入地工作的过程中,探索出长效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切实加强管理,是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苏州市城管局市政管理处处长薄建新表示,着眼未来,苏州将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推动整治入地工作再上新台阶,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苏州草拟《苏州市中心城区架空线长效管理办法》并列入2021年立法计划,对架空线整治入地三年工作予以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与短板,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对已经完成架空线整治入地工程的街巷,商家、居民又需要重新接入电网或网络的用户启动申报程序,严禁各强电及通信广播等弱电单位违规私拉、新接线不入管入地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情况再次出现。
每至苏州中心城区,都感受到她的变化。曾经交错纵横的电线从空中消失,街道巷弄的电线杆也只在地面留下隐约的痕迹,这样的变化,既源于苏州对城市能级必须提升的清醒认识,更源于苏州坚定为百姓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