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践行发展新理念 谱写江苏新篇章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8-3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动能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总量规模持续壮大。2013-2016年,江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2014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2016年达76086.2亿元,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国第二位。2013-2016年,全省GDP增量分别为5695.2亿元、5335亿元、5028.1亿元和5969.8亿元。 

 图1 2012-2016年江苏生产总值 

(二)人均GDP居各省区第一,劳动生产率稳定增长。江苏人均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8347元增加到2016年的95257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1277元,年均增长8.4%。自2012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后,2016年达14341美元,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2016年,江苏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6.0万元/人,比2012年年均增长8.7%。 

 

图2 2012-2016年江苏人均GDP 

(三)企业效益明显提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12年的7250.2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0574.4亿元,年均增长11.6%。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14843.9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9464.5亿元,年均增长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完成8121.2亿元,较2012年增加2260.5亿元,年均增长8.5%;税收收入6531.8亿元,较2012年增加1749.2亿元,年均增长8.1%。 

 图3 2012-2016年江苏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四)有效投入较快增长,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江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12年的31706.6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49370.9亿元,年均增长11.7%。沪通大桥公路南北接线工程启动;宁启铁路、郑徐客运专线相继开通运营;全国最大的内河水运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现初通。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保持全国领先,高速公路里程达4657公里,较2012年增加6.6%;铁路营业里程达2721.9公里,较2012年增加15.9%。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2015年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85公里。2016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达10148.1万千瓦。 

 

图4 2012-2016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速成长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6.3:50.2:43.5调整至2016年的5.4:44.1:50.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升1.75个百分点。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结构从2012年的20.8:42.7:36.5调整为2016年的17.7:43:39.3,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年均提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39.7%提升至2016年的60.8%,年均提升5.3个百分点。 

(二)产业升级明显提速。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45041.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7124.7亿元,年均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37.5%增加至2016年的41.5%,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518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38458.5亿元,年均增长9.7%,超过GDP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4.7%、13.3%和6%分别提升至2016年的6.4%、15.6%和9%。 

(三)需求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3%,较2012年提升6.9个百分点,以消费拉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确立。最终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42%提升至2016年的52%,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28.5%提升至2016年的37.7%,年均提升2.3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18411.1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8707.1亿元,年均增长11.7%。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省完成服务业投资24403.9亿元,比2012年增加9533.6亿元,年均增长13.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从2012年的4059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8427.8亿元,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居住和交通通信条件持续改善,2016年城镇居民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比重较2012年分别提升15.6个和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比重分别提升5.5个和3.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农村居民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较2012年分别提升0.3个、0.9个和2.1个百分点。

 图5 2012-2016年消费需求结构及最终消费占GDP比重 

(四)创新驱动作用凸显。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由2012年的1288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026.9亿元,年均增长12%;占GDP比重自2012年的2.33%提升至2016年的2.66%。2016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较2012年提升4.5个百分点;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7万人,比2012年增加18.8万人。科技机构数由2012年的17776个增加至2016年的25402个,年均增加1907个。 

(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扬子江城市群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沿江八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15.19亿元,占全省比重7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7.6亿元,占全省比重达77.3%。苏南国家自主创新区建设初现成效,2016年,苏南五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4%,比全省平均高出0.1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7%,比2012年提高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沿海开发战略有力推进。2013-2016年,南通、连云港、盐城沿海三市年均GDP增幅分别为10.3%、10.1%和1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1.5个和2个百分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2年的2.3亿吨增加至2016年的3.2亿吨,年均增长8.6%。 

三、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加快提升 

(一)居民收支保持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7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49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3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43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8825元增加至2016年的2643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2年8655元增加至2016年的1442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降至2016年的2.28:1,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40.3平米和56.9平米,较2012年分别增加了5.2平米和7.0平米。 

(二)就业总量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全省就业人口达4756.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2年的3.14%下降至2016年的3.00%。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2012年下降148.13万人,第二产业比2012年增加12.85万人,第三产业比2012年增加131.97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分别较2012年提升0.3个和2.8个百分点。 

(三)社保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十八大以来,江苏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2016年,全省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2155.6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1332.2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2490.5万人、1538.2万人,年均增长率均为3.7%。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2016年,全省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新开工27.49万套、基本建成27.54万套。 

四、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省私营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83.7万个增加至2016年的145.9万个,年均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4.3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6.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36.1%提升至41.4%,年均提升1.33个百分点。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企业占94席,占18.8%,营业收入超千亿级的江苏民营企业有6家,占全国的27.3%。金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7月,全省上市企业数达361家,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市值规模超千亿的,有5家。 

(二)进出口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优化。2016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为5096.1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总额3193.4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1902.7亿美元。出口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至2016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98%以上,“三来一补”的出口商品额占比逐年降低,一般贸易出口商品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从42.5%提升至48.7%。 

 

 图6 2012-2016年进出口总额及一般贸易出口额占比 

 (三)利用外资规模保持领先,“走出去”战略有效实施。2012-2014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全国第一。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位居全国第二。2016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45.4亿美元,规模重回全国第一。2013-2016年,全省累计使用外资1102.5亿美元,年均使用外资达275.6亿美元。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领域占比从2012年的62.4%下降至2016年的42.6%,投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占比分别从2012年的3.1%、4.9%和1.2%上升至2016年的12%、10.8%和3%。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金额从2012年的50.5亿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142.2亿美元,年均增长29.6%;2016年新签订境外投资项目1067个,是2012年的1.9倍;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12年的64.7亿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91.1亿美元,年均增长15.4%。 

五、社会事业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一)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41所,较2012年增加1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45.27万人,在校生174.58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1.77万人、7.46万人,毕业生48.16万人,较2012年增加1.13万人;研究生招生5.31万人,在校生16.15万人,毕业生4.37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0.69万人、2.2万人和0.5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47.1%提升至2016年的54.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2%,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全省幼儿园从2012年的4392所增加至2016年的6867所,累计增加2475所,在园幼儿257.22万人,比2012年增加36.77万人。 

(二)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提升。2016年末,全省图书馆数量114家,较2012年增加3家;群众艺术馆和文化站分别达113个和1282个,群众文化服务业从业人数从2012年的6775人增加至2016年的7215人,其中,各级文化站从业人数增加301人,占总增加人数的68.4%。全省博物馆数量达317家,较2012年增加51家,博物馆从业人员达6524人,较2012年增加1558人,增长31.4%。数字电视用户数从2012年的1450万户增加至2016年的1754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三)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万个,比2012年增加1081个;卫生技术人员从2012年的39.6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51.7万人,每万人拥有医师数从2012年的19.9人增加至2016年的25.6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从2012年的38.8张提升至2016年的51.9张。孕产妇死亡率从2012年的5.28/10 万下降到2016 年的4.47/10 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4.91‰下降到4.13‰,婴儿死亡率由3.81‰下降到3.05‰。 

六、绿色低碳发展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推进,2016年底江苏拥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个,国家园林城市25个,国家园林县城7个,省级园林城市21个。省内88%以上城市(县城)达到了国家或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园林城市总数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末,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达56.64万公顷。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太湖流域连续九年实现“两个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68.3%,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达标。 

(二)污染物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2015年全省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12.6%和15.8%,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11.9%、10.1%和27.8%。工业减排成效明显,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了28.9%、29.2%、32.6%、32.6%和45.9%。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江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既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又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结构调整优化前行,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开辟发展新境界的新力量不断积蓄。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一定能够如期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