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多些“百姓点菜” 少些“景观”民生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2019年,江苏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月148元”“常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每人每月由250元提高至270元”“徐州市公布4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岁末年初、“两会时间”,各地纷纷端出“民生大餐”,给百姓送来令人欣喜的“春消息”。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各地对民生改善工作越来越重视,兴办的民生实事越来越多。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网线接到了电脑前,出门有公交、看病有保险,许多长期未解决的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确实有很大提升。船到中游尤须奋楫。民生改善有了长足进展后,如何兴办更多更好的民生实事?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要做的事情很多,各地情况并不一样,但都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兴办民生实事,要多些“百姓点菜”,少些“景观”民生。

民生实事是为百姓办的,问一问老百姓需不需要、满不满意,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老百姓需要求职、工作,那就应该创造就业岗位;需要娱乐,那就应该建好文化设施。一个村里连基本的道路硬化都还没做到位,就花很多钱去建“休闲广场”“景观亭”“村史馆”之类的“民生设施”,老百姓心里就会有怨言;农贸市场的污水问题长期未得到处理,新一年市里下决心“拔钉子”“治顽症”,老百姓再也不用捂着鼻子、踩着“钢丝”买菜,尽管花费的钱不多,但老百姓会感到新风扑面。一些地方看起来民生实事办了不少,可有时候却是“政府点了菜,百姓却不动筷”“政府花了钱,群众却不买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准百姓需求,办了一些“只要领导看得见、不管群众要不要”的“景观”民生。

民生实事怎样才能办到百姓心坎上?无非是坚持群众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所谓群众导向,就是民生实事是给群众办的,不是给领导看的,目的是为群众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是给个人政绩抹点“口红”,也不是给地方形象造点“景观”。把握住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实事就不会走偏。所谓问题导向,就是群众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超前、不打折、不乱承诺、不随便开口子。过去,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吃饭穿衣等基本温饱问题。现在,恩格尔系数已经很低,基尼系数就更受关注,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需求、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保护。如果沿用旧有思维与习惯,不深入调查研究,不摸准群众真实民生需求,民生改善就可能“文不对题”。所谓效果导向,就是要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切实把计划兴办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位,不开空头支票,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半拉子工程,不“雷声大雨点小”,让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发挥最好最大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时代,想要了解群众心目中最想办的民生实事是什么,比过去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有了网络,“百姓点菜”已经很方便,只要绷紧“民生实事为民办”这根弦,彻底摒弃那种华而不实的“景观”民生,民生实事又有什么办不好的呢?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安全感又怎么会不高呢?

(刘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