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生态筑基,山水激昂“绿色交响”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8-15
立秋之后的傍晚,高温还没有“退场”。饭后的居民三五成群,在夜色中步履轻快,感受生态和运动美美与共。江堤上、山林间、河岸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写意山水画,妙趣横生、立意高远。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党的十八大以来,浦口区坚决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资源,让蓝天白云、秀美山川、幸福河湖成为群众最重要的民生福祉、城市最独特的价值基点。
这十年,浦口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根本大计,系统治理山水林田草,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PM2.5年均浓度连续5年保持南京最低,全域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接近3000个/立方厘米;7个省、市考断面和12个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老山以95%的森林覆盖率领跑全省,近2000个物种占据全省1/3。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十里造船带”整治作为长江大保护典型案例被水利部推广……“天生丽质”的浦口,正让好山好水更加“显山露水”。
铁腕治污,让“锈带”变“绣带”
汽车在浦口桥林的江堤路上缓缓向前,这里是长江入苏的北岸第一站。江面上船来船往,滩涂绿意盎然,几只觅食的白鹭从天而降,一头钻进茂密的芦苇荡和防护林。58岁的杨忠华,就住在江堤背面的周营村小营组。
十年前,在家门口的永华船厂干了11年后,杨忠华失业了。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航运,从驷马山河入江口到石碛河入江口,“十里造船带”的船企关的关、停的停,留下一堆厂房和塔吊。杨忠华对这份工作并没什么眷恋,“轧钢、切割、电焊、喷漆,几乎每道工序都有污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浦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28.5公里长江岸线“刮骨疗毒”。淘汰落后产能、治理入江支流、修复岸线生态……没有商量余地,不留回旋空间,3年攻坚,从七坝港区到“十里造船带”,47家沿线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复绿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约11公里,整治项目数量、拆除体量、清退生产岸线长度均居全省前列。如今的杨忠华,是南京地铁S3号线的维修工,他每天最快活的事,就是带上小孙子到江滩遛弯,“运气好,还能看见江豚”。
十年治水护山,浦口寸土不让、毫厘必争,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党政“一把手”担纲区级河湖长、林长,与滁州南谯区、马鞍山和县结成滁河跨省治理“共同体”,项目会审强调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引入GEP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浦口只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天高云淡。
还是在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南京市老山景区保护条例》,翌年正式实施。依法护山,浦口叫停毁林开山、采石挖矿,严惩非法猎捕、盗挖草木,清拆私搭乱建、违规项目,续写老山“不老传奇”。
已经在星甸后圩村守山31年的“林二代”张锐明显感觉到,最近这十年,老山的林子密了,动物多了,进山的游客也多了。“你看,秤锤树结果子了。”他点开视频,每一棵贴着标签的大树上,都挂满了秤砣状的果实。这片2016年才首次被发现的秤锤树野生种群,最老的一棵树龄在200年左右。近年来,浦口在这里设立了国家二级野生植物保护区,还为秤锤树的生态备份规划了专门的种植试验田。
珍视每一个物种,老山的“基因宝库”愈发庞大。2020年启动的新一轮老山景区生物多样性普查,最近有了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目前已集聚近2000个物种,其中包括944种植物、800余种昆虫,光鸟类就有20000多只。
匠心护绿,在“压力”中“接力”
“我们几个老伙计,隔三差五就要去河堤转转,现在的滁河,比花园还漂亮!”尽管退休已经近20年,但72岁的汤泉水利站老站长余志海,仍然牵挂着这条河。
从20多岁转业到地方,余志海和滁河打了小半辈子的交道。他至今记得有一年滁河发大水,受灾的百姓堵在办公室门口,高喊着要把他“扔进滁河”。如今,大堤上的居民全部搬走了,堤坝已经加固过好几轮,泵站也早就换了新设备,路修得又宽又直,隔一段就有监控,“这十年的变化,想也不敢想。”看着眼前的滁河,老人忍不住感怀,今年雨水少,又连续高温,换在以前,河水早就有异味,“你看现在,只有鸟语花香,滁河还是那么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生态修复,既要重拳出击,也要文火慢炖。从清淤疏浚到坡岸整治,从排口管控到植被更新,浦口经年砥砺,几代人孜孜不倦,才换回滁河水清岸绿,河湖安澜。这条曾经肩负着老山北部农田灌溉重任的河流,角色正在悄然转换。“提升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是现在的头等大事。”现任汤泉水利站站长余萍压力不小,去年底滁河(浦口段)晋级国家水利风景区,沿线布局了河岸花海、楚韵花香、山贡里人家等美丽乡村景点,“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监测数据”。
百里老山,也在经历一场蜕变。从“经济用材林”到“生态观赏林”,老山林相修复每年都被写入浦口区“两会”报告。2018年起,浦口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对老山的低效林、残次林、葛藤危害区进行深度改造,通过清除病死树和藤蔓攀附、间伐补植乡土树种、提升再造景观节点,以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善林分结构,让老山景观更有层次,更富神韵。
“双碳”战略下,老山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老山碳汇能力。浦口将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的森林修复力度,统筹成片造林与“见缝插绿”,打造“生态银行”。
再干几年,张锐也要退休了。但让他欣慰的是,“林三代”们已经开始接班,“小伙子们以前大多是消防员,身体好、脑子活,现在又有了高科技设备,肯定干得比我们这代好。”
秀色可餐,化“颜值”为“产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刚刚闭幕的浦口区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以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为统领,持续推动生态品质提升和生态价值转换。
把生态环境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是只保护不利用,而是要创新转化机制,同时做好环境承载的“减法”和可持续发展的“加法”。如何把“两难”变为“双赢”?一系列浦口探索,已经找到了“颜值变现”的路径。
老山东麓的龙之谷,堪称今年夏天南京旅游景区的人气担当。这个亚洲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里,游客无需忍受烈日暴晒,就能畅游雨林秘境、风暴海滩、奇幻未来等特色场馆。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三河采石场废弃多年的宕口。浦口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与山体相融相生的文旅项目,蜂巢酒店和龙之谷迅速成为江北的文旅地标,过去“卖石头”的矿坑,蝶变“卖风景”的乐园。
浦口关停露采矿山,始于十年前。寒来暑往,当时的52个宕口,已有38处完成生态复绿,修复面积约4200亩,新增和恢复建设用地约1500亩、耕地约200亩。今年清明假期,“老母猪沟”意外走红,这里正是2020年完成整治的里口矿。
大江大河大山,是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事关子孙后代的饭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浦口人,如今要换个吃法。
老山深处的响堂,一朵栀子花演绎出山谷里的艺术。设计师、艺术家、商业操盘手竞相当起“新村民”,曾经闭塞的山村成了网红打卡地。
滁河岸边的联合村,一汪碧水涵养大产业,永宁青虾荣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联合村更是喊响进军“亿元村”的口号。今年,村里所有虾塘设置了尾水处理系统,不让污水流进滁河。
长江之滨的武家嘴船厂,高耸的龙门吊被完整保留下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工业遗址公园,未来会是浦口的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
浦口的生态价值,需要被重新解读。今年5月,南京市委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全面启动江北新区和浦口一体融合发展。浦口区委也提出,将用“一家人”的思维办好“一家人”的事。站上更大的舞台,这首“绿色交响”,必将鸣奏出更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