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通如皋:新时代文明实践成凝聚民心“强磁场”

来源:如皋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1-08-04

东风浩荡,润物无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南通如皋江安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草根式宣讲、“村居之声”、“农民夜校”等平台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成凝聚民心“强磁场”。

草根式宣讲 春风化雨润民心

“去年我在南通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花费12800多元,医保报销6500多元。我们每年就交医疗保险费200多元,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日前,联络新社区采取群众上台交流式的形式宣讲国家医保政策,联络新社区的张大爷表示:“虽然我一直在缴医疗和养老保险,但搞不清楚到底有哪些好处,今天我都明白了。”

“大操大办没必要,厚养薄葬是正道。父母去世要节哀,一掷千金不应该。千万不能搞攀比,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申九村,采取快板式的宣讲推进移风易俗,赢得了群众们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为保证宣讲效果,江安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中,宣讲员从以往的“灌输式”转变为广大群众听得懂、易接受、齐参与的“草根式”,将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保政策、民政扶持政策、残疾人帮扶政策等带进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听得明白,搞得清楚。今年来,全镇31个村居共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20余场,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次。

村庄大喇叭 架起干群连心桥

“村民朋友们,今天广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今年将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对贫困人口起付线降低50%……”每天中午11点和晚上6点,各村居的大喇叭都会准时响起。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多、文化程度偏低、看不懂宣传资料、干部上门宣讲难以面面俱到等难题,江安镇推出了村居大喇叭实践模式——“村居之声”。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各村居通过大喇叭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科学种植技术、时政新闻等内容,架起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黄庄村党总支书记王兴宏认为,广播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宣传工具,人民群众听得到、听得懂,是传播党委政府好声音的“扩音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目前,江安镇“村居之声”在全镇31个村居实现了全覆盖,每天播放两次,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富民增收、引领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民小夜校 点燃社会“文明灯”  

江安镇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统筹整合农家书屋、村民院落等场地资源,建起“新时代农民实践夜校”,常态化开展以组织小型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胜利社区夜校负责人卢兰美表示,白天农民忙干活很难聚齐,夜校就把授课时间安排在了晚上。最近,夜校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宣讲厚养薄葬的孝道理念,教育群众自觉践行文明科学的丧葬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夜校平均每月开展集中教学2至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夜校制定了教学课程表,聘请退休干部、学校教师、道德模范等作为主讲人,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为确保群众参与率,部分较大的村居还分片建立了教学点。“夜校是个很好的教育平台,要做到内容新,注重多样性,让农民‘学得多’;形式活,注重趣味性,让农民‘收得下’;效果实,注重实用性,让农民‘用得着’,真正让农民夜校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把‘金钥匙’。”联络新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张国富给农民夜校开出了良方。

江安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朱建军表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要通过开辟各种平台,打通新思想传播通道,奏响文明和谐乐章,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技术走进田垄间、道德融入血脉里,为开辟江安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贡献力量。

(通讯员 石建海 融媒体记者 吴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