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京江宁佘村:600多岁古村的“新衣裳”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2-15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1200年前,诗人李白在青龙山留下墨迹,1200年后的今天,青龙山依然依旧连绵,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山下的古村繁衍生息,崭新的农居错落有致,金黄的油菜花田和碧波荡漾的湖水旁是满面笑容的人们。

这里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南京江宁佘村。上午九点多,佘村的九龙广场渐渐人多起来,乡村旅游直通车来了好几班,路旁停满了私家车,孩子们嬉戏玩耍、游人闲庭信步,草坪上露营,亭台里小坐。

摄影:李伟

三四月来佘村玩,首先会被大片油菜花海迷住,第一站去油菜花田拍美照,第二站去游客中心拿份佘村地图,按着标注一个个去打卡,潘氏老宅、潘氏宗祠、佘村古井、古柏、生铁塘......每一处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而拨开历史的经脉,这个600年的“老灵魂”也有“新衣裳”,修葺一新的民宅、艺术感的3D墙绘、红火的农家乐民宿,当佘村锣鼓再次响起,我们也看见了老村的活力。

近日,首批107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正式出炉,南京江宁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王家村也上榜,春日花红柳绿,佘村也游人熠熠,花鸟成趣,今天,我们循着老村落的肌理,探访佘村。

又见老宅 古村“淳”

站在村口的招牌门头下,一眼望见的庄重古朴的连片徽派祠宇就是潘氏宗祠,作为佘村的“镇村”之宝,正在打造村史馆,因内部布展升级暂未开放。据了解,潘氏宗祠是顺治(1644-1661)初年,由潘氏巨商潘恒才历时17年建造的,改造后成为村史馆后,让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佘村的历史文化。

摄影:李伟

村前有棵500年的古柏,历经风雨的枝干挂满了红色绸带,甚是安详,古井的水依然清澈甘甜,村上还有一处生铁塘,相传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严禁民间私藏兵器,下令缴集而焚毁之,残渣凝聚在这个池塘里形成的。

据了解,佘村的建筑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的住宅和祠堂等,对于文物古迹等有形文化和非遗等传统文化,东山街道政府都精心修缮保,突出产业发展、古村保护、人文意蕴“三个并重”,利用修缮好的潘氏宗祠建设村史馆,发掘佘村锣鼓等特色文化项目,整理编撰《佘村故事》《佘村志》,着力打造“古风佘村”这一特色品牌。

在去年在佘村一年一度的敬老村宴上,470多位75岁以上的老人笑不拢嘴,“吆!吆!吆!......”村里的小伙子前高后低抬着插花旗吆喝起来,锣鼓声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悦耳动听,有100年历史的佘村锣鼓又重响起。

“我们联合东大设计院,对老宅进行了修缮,立足原住房、原居民,墙体不动,老物件都保留不动, 许多老年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乡贤们也积极参与古建筑回购和老宅的修缮。前几年,老干部陈光春召集多个老同志,重新组建了佘村锣鼓队,也让佘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佘村锣鼓成为佘村一块亮丽的招牌。”佘村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长贵告诉记者。

又见生态 古村“美”

“那边原来是个石灰窑厂,粉尘污染严重,传统的石灰、采石业破坏了生态环境,2017年,我们关停了厂房,矿山宕口通过整治复绿,变成了一处遗址公园。”作为老佘村人,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长贵也见证了佘村几十年的变化。

佘村的“石灰窑”历史久远,石灰品质优良,明代以来,远销县内外,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佘村社区做好生态修复,严守生态红线,实现山水资源保护常态化。

还有网红“雅丹”地貌,废弃沙矿改造后摇身变成了的南京的“网红”,还登上了微博热搜。“雅丹”地貌周边是绿色田野,可以望见山水田园,除了招牌200亩油菜花田田外,还有成片的水稻、葵花、梨树、茶叶、油茶和养殖池塘,一年四季顺应时节都有不同的景观可赏。

据了解,佘村社区结合村庄格局合理规划设计,理田地、疏浚水面、勾连水系,成片种植农作物、果树、花卉,塑造田园四季绝美画卷。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而为了守护这一片青山绿水,佘村社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与青山绿水相映衬。自来水安装入户、村庄雨污管网工程、污水处理系统等工程、停车位、旅游A级厕所都配套建起,各家房屋白墙有了3D墙绘、门口还搭建了“微田园”,蔬菜、果树从田野移到了房前屋后。

“现在道路干净了,环境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了。看着自己的小庭院漂漂亮亮的,种植的蔬果既能自家吃,也被当作村子的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也自发参与到佘村的建设中。”村民王德平笑着告诉记者。据了解,村民们不仅为家乡的美化出力,更纷纷加入佘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村民们自发编写了村规民约“三字歌”、通过“议事会”协商村里大事,以古今乡贤为榜样,移风易俗倡文明、破除陋习树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们在田野间劳作,在修葺一新的老宅里休养生息,参与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俨然一副世外桃源图景。

又见丰饶 古村“强”

“这一片是320亩的油茶,农科院来调研后发现我们的土地很适合种油茶,既能观赏,也有经济效益。”王长贵介绍。

佘村丰收节(资料图)

田地里一年四季的景观,也是村民口袋里的“银子”。据了解,佘村社区成立并运作了一家三山两湖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村里零散闲置土地整合到一起,鼓励种植大户及农民个体户耕种,由社区统一进行品牌及产品的运营,同时还将产品委托给有合作关系的加工厂代加工,开发梨汁、梨膏、梨脯、鱼头、芽茶、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打造特色品牌“双龙湖”,有效融合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

“以前我们是将农产品直接卖给客户,又累又挣不到钱。现在我们把农产品都进行二次精加工,开发了特色农产品进行销售,收入较以前增加了不少,现在一年能挣16万多呢。”种植大户李义平告诉记者。

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让今日佘村的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尤其近几年,佘村社区大力开发生态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省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成功落户佘村,另外,林间漫步、溪谷漂流、水上竹筏、房车露营、精品农家乐、民宿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村上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农家乐,靠着村上来往的游客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

“这边依山傍水,人也很朴实,尤其是没有被过度开发,我本人也不喜欢商业化,所以就选择了佘村。”去年岳群青民宿落户佘村,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开民宿时,在泰国从事多年酒店生意的陆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9年的佘村,累计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农家乐收入累计560万元,更多佘村人愿意在家门口创业。十年前,这个靠卖矿石、开水泥厂发家致富的矿山村,如今依靠休闲旅游,走上了一条田园乡村之路。

说故乡安不了身体,城市安不了灵魂,在佘村,安放在美丽乡村中的乡愁将更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