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模式 “网”出美丽新家园
来源:今日镇江 日期: 2021-10-27
生活垃圾处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垃圾分类处理彰显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与打造宜居宜业的小康生活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为探索和开展适合本地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的方法及模式,江苏省镇江市城管局联合多部门通力协作,借助网格化管理的模式,“网”出蓝天白云新家园。
由点及面,城乡共同推进
“自从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后,随手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分出来的可回收物还可换取积分,这真是咱们老百姓的福利。有了这项福利,大家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提高了。”在镇江扬中一个小区里,居民张女士正熟练地将废旧纸箱投放至亭内的可回收垃圾桶内。
张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小区引入分类垃圾箱后,大家处理垃圾方便了很多。原先想要处理的废纸、饮料空瓶,要专门打电话给废品回收的人,请他们上门收集,现在随时可以处理,贴上二维码标签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家中积攒的大小纸箱再也没必要“堆积如山”。而这仅仅是镇江市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后的一个缩影。
2020年镇江市选取京口区正东路街道、润州区和平路街道为市级试点街道,在街道范围统一撤桶并点,设置定点投放垃圾房,配实专职督导人员,开展“居民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收运”试点工作。
垃圾分类,不仅在城区,也在农村。2019年,句容市茅山镇、扬中市八桥镇、丹徒区世业镇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试点乡镇;丹阳市界牌镇、丹阳市司徒镇、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成功创建市级垃圾分类试点乡镇。目前,镇江全市累计完成9个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建设,2020年将新增5个乡镇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
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网”出宜居新环境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镇江市积极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等相衔接的收运体系,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构建“互联网+”新模式,开发完成“镇江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电脑端和手机端),接入微信小程序、智慧镇江“慧分类”等平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依托“网格化”全覆盖,市城管部门协同各职能部门及属地政府摸索总结,致力于整合部门资源和属地社会治理网格,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处置,建立起区域明确、责任到人、协同联动、处置及时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依托数字化城管系统,按照“智慧城管”的规范标准,通过工作终端对区域内城市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及时传输信息,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据了解,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镇江市不断强化垃圾分类点对点的入户宣传,为居民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通过系统生成的居民专属二维码,引导居民进行准确分类、准确投放,从而不断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同时,城管局通过“镇江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监管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实时反应各地在垃圾分类中的进展与成效,为全年生活垃圾分类完成情况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就必须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前端,镇江市已经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1761座,设置分类垃圾收集容器70838个,更新道路两侧果壳箱分类标志14810个,购置或更新分类运输车辆1090辆。
在末端,镇江各地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库均已建设完成;丹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协同处理项目已于2019年12月28日正式点火投运。自此,镇江市拥有3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成为苏南五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焚烧灰渣处置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设计能力满足9年灰渣填埋需求;城东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提标改造项目竣工投运;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项目、应急填埋场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新区环卫处置中心、园林绿化垃圾处置中心建成投运;句容市五位一体有机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协同处置)中心、飞灰填埋(含应急填埋)厂正着手前期工作。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体系逐步健全,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目前,镇江全市已累计完成944个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小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开展垃圾分类市场化的小区里,已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89235户,产生积分9616116分,已兑换积分2512318分,其中实施现金兑付6万元。各地累计收集可回收物约1400吨,其中纸类约600吨、玻璃制品约66吨、塑料制品约112吨、金属制品约110吨、织物类约400吨;各地累计暂存有害垃圾约17吨,其中废旧电池约3.1吨、废灯管约3.7吨、废药品3.75吨、废油漆桶4.04吨。
垃圾分类是一种生活新时尚,体现了一个城市治理能力和市民整体素质,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是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力量,绿色生活越“网”越明亮;小康生活越“网”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