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居民乐享生活新模板 老小区迎来“逆生长”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7-05
打造宜居古城,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姑苏区聚焦居民在居住生活中“急难愁盼”的问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两小行动”等形式,对古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开展环境改善美化提升工程。
近日,《苏州日报》部分读者代表、相关高校专家代表、姑苏区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和苏报记者组成“行走姑苏”苏报观察团,先后走进三元二村、新元新村、新庄西路18号小区、汇翠花园,通过实地参观采访,了解姑苏区老旧小区环境改善美化提升工程进展,聚焦古城老旧小区“逆生长”,给居民群众带来的生活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人居环境问题频发—— 老旧小区亟待提升“颜值”
新庄西路18号小区是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有9幢居民楼418户居民。近年来,因物业管理不到位、日常保洁滞后、小区外来人员增多,该小区环境脏乱差、违章搭建多、车辆乱停多等问题频发,居民怨声载道。今年(2019年)66岁的谢建林住在该小区已有20年。“我们一直有三怕:一怕开窗,窗外杂草丛生,邻居饲养的鸡鸭成群,其臭难闻;二怕开门,楼道口随处可见乱扔的生活垃圾;三怕进出楼道,楼上居民将菜汤和生活污水直接倒下来,以致墙面上污迹斑斑。”谈到小区环境问题时,谢建林表示苦不堪言。
来自姑苏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共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3幢以上住宅的老旧小区312个,面积1421.8万平方米,房屋5697幢,涉及居民16.3万户。这些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没有维修基金,无法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很大一部分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建筑质量堪忧,部分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建筑风格与古城风貌不协调,不符合古城保护要求;部分小区原有规划落后或属于当年见缝插针建设的单位产权房,公建配套缺失,已无法满足当前群众生活需求。
从基本温饱到健康养生,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评判标准也日益提高。“对老旧小区进行环境整治,是提升古城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姑苏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建设管理办公室(重点项目处)主任张红莲介绍,自2005年起,姑苏区(含原三区)开始对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至今,共经历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小区道路和绿化专项整治、老旧区域环境改善提升工程等三个阶段。“通过对老旧小区实施系列综合整治,改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生活服务功能,使景观风貌整体协调,确保小区内房屋见新、道路畅通、停车有序、绿化悦目、景观宜人、环境整洁。”张红莲说。
2018年以来,姑苏区先后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行动、“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四类行业”整治行动、城市环境提升百日行动以及“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美化提升集中攻坚行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向小巷深处进军,向卫生死角宣战”,提升古城老旧小区的“颜值”,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显示,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姑苏区179个老旧小区完成了改善提升。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姑苏区有大量的老旧小区,人口密度大。”苏报观察团成员、姑苏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容管理处处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黄保华说,为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硬核”姑苏,自2018年起,结合“两扫”“两小”等行动,姑苏区对老旧小区、新村街巷进行全面整治,重点解决绿化破损、杂物堆放、交通杂乱、停车无序等突出问题,同时,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一手抓整治、一手抓项目,落实住宅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的整治,我们小区环境就大变样了。”走进新庄西路18号小区,这是苏报观察团成员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眼前,700米绿化护栏整齐地排列在小区绿化空地上、14个高清监控摄像头覆盖小区通道、39个单元楼墙面进行了粉刷……2019年8月起,该小区启动“一线争优、一体行动”环境整治百日行动,社区党委及党员骨干和志愿者积极参与,探索老住宅小区破“旧”立“新”环境综合治理新路径,活“血”健“体”,使小区环境变化显著。如今,昔日的“问题”小区,已成为全区的“样板”小区。
新元新村是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征收安置小区。小区人口结构老龄化,“舍不得扔”、喜欢种地等老习惯,使得小区存在不少环境卫生顽疾。居民楼之间形成的角落,成了大家堆放废旧杂物的卫生死角。在环境整治行动中,这里的杂物、垃圾被清理一空,共建单位送来漂亮的花苗,热心居民承包日常管理,共同打造了小区“共享花园”。在三元二村,曾因配套设施老化、车库破旧、监控不完善等原因,带来治安、消防等种种隐患。2018年,该小区启动老旧片区交通安防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增加了30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7个老式非机动车停车库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老旧小区在开展环境整治的同时,也注重吸纳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作为征收安置小区的汇翠花园,在小区花园里打造了一处“汇邻之家”。平时,居民们习惯聚在这里喝茶、聊天,遇到小区里的“大家事”,这里就成了居民议事厅。今年 (2019年)88岁的周巧珍每天要到“汇邻之家”走一圈,坐一坐,和老邻居们一起聊聊家常,“大家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就像一家人。”
苏报观察团在实地采访中发现,老旧小区在整治后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还洋溢着浓郁的党建氛围。在三元二村,党建小品有序分布在闲置空地上,党组织为民服务公告栏张贴在每个楼道的入口处,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在新元新村,铁铃关行动支部和社区共同打造了一处老年活动中心,给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而且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加油站。
注重小区长效管理—— 根治环境“顽疾”打造宜居样本
“多年来影响群众居住环境的‘顽疾’得到根治,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很大提升。作为姑苏区‘百日行动’‘两小行动’的参与者,我感到十分欣慰。”苏报观察团成员、苏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卢刚,参观了四个老旧小区之后十分感慨。他认为,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事关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姑苏区着力打造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把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关键小事”做好了、做实了,通过细致的工作将“问题清单”变成了“服务清单”。“希望各个老旧小区能够持续注重长效管理,让百姓获益,将惠民工程做得更加扎实。”卢刚说。
苏报观察团成员、苏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徐成华认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对群众强烈愿望的积极回应,也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既是创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姑苏区是苏州之核,老城区里的老小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停车难、环境脏乱差等一些共性问题。但在此次走访中,我们发现这四个老旧小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目标。小区环境改善提升呈现出党建氛围浓郁、民主协商充分、多方力量参与、因地制宜改造等特点。”徐成华表示,姑苏区老旧小区的整治、改造,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形成了政府部门、物业管理、居民自治及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共建共治共享,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也为打造宜居古城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为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