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孙中健:担当点燃希望 责任播种梦想

来源:涟水日报 日期: 2021-09-17

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之前,孙中建担任过乡镇林业站站长,离岗创业到苏南担任过私企总经理助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在返乡任职后,他成了施洼村的追梦人。在任职期间,他做足产业扶贫大文章,带领施洼村走上了党建统领、合作富民的脱贫致富之路。施洼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为如今集体资产近2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的“名村”,一举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2009年12月,年仅33岁的孙中健来到大东镇施洼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当时的施洼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缺少活力,无集体积累支撑,欠外债40多万元,且交通相对闭塞。那时,年轻的孙中健心里就有了一个梦想,要让施洼村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敢想敢为、敢为人先的孙中健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流转土地500亩,组建了淮安市首家农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土地股份制合作社,93户农户从中直接收益。村民张素芹说,她家的两亩地以前种菜每年最多收入2000元,租给合作社,一年租金1200元,自己又在合作社上班,一年下来工钱至少6000元。2010年初,孙中健又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对全村饮水系统进行改造,短短几个月村民们便吃上了干净安全的水,施洼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村。村干部和村民看到希望,也见识了这个领头人的能量。

有信心,才能下决心。“咱施洼也不差啊,咋就不能过上好日子呢?”过上好日子,是孙中健和全村百姓共同筑造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孙中健努力着、奋斗着。他一次次与群众交流,一次次外出参观学习,让他明白“输血”与“造血”的道理。于是,孙中健把“项目富民,产业壮村”作为突破口。2015年,他以个人名义领办了“涟水县金谷草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20余名贫困户到合作社编织草绳,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余元。然而,每当看到群众收入仍然不高,想为群众办些实事,集体又拿不出钱时,他又毅然决然为村集体新置了3台收割机和一辆货车,在解决草编合作社运输困难的同时,通过收割机、汽车租赁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余元。

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建大棚,没资金,他多方争取合作,或自掏腰包垫,承诺赚钱大家分,亏了由他承担;没技术,他就从外面高薪聘请,并把大棚当成自己的家,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天天“猫”在大棚里;没市场,他常年夜里一两点起床,每天只睡3个小时,到各个菜场与菜贩子打交道……这是他多年吃苦累出病、身体掉了47斤肉换来的。这期间,他的空腹血糖一直在16.6,身体急剧消瘦,走路都打飘。

有想法,才能有办法;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了“金点子”,才能鼓起“钱袋子”。施洼中心村从2006年启动,到2009年仅22户,环境脏乱差。为了迅速改变这状况,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民生,着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几年来,共增加投入286万余元,完善了农民集中居住点污水处理、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点内亮化等基础设施,使农民过上了新社区生活,目前已有224户农户主动到中心村入住。集中居住点的发展,形成连锁示范效应。连续两年的“城乡挂钩”,涉及72户,一周时间全部拆迁完成。2017年实施的整村推进,两天半时间签订协议586户,实际拆迁575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06亩,呈现了“施洼速度”。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孙中健又趁热打铁,多方吸引投资1000万元,扩建370亩蔬菜大棚,成立年养殖500头肉牛的畜禽养殖合作社和340亩以水生蔬菜为主的家庭农场,让低收入农户优先上岗,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又可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常年可解决8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季节性用工4000多人次,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可达100余万元。

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腰杆壮了,可是,对家庭,他却亏欠许多。年迈的父母寒来暑往下田地,猫着身子窝大棚。 “又叫我去签字了,又到了还钱的时候了。”这是他爱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合作社刚领办的时候,家里也是极力反对、坚决不理解的,可是拗不过孙中健,只能选择接受。他老父亲和老母亲之前在苏南做小生意,一个月能挣15000元,日子过得也算好的。但看见儿子日渐黝黑的皮肤和日益消瘦的身体,心疼啊!于是老两口回到了施洼,和他一起种地、忙大棚。2016年7月9日,一场大雨使他损失了20多万元,而群众的产品早就销售一空。对此,他毫无怨言。因为,孙中健深知,为群众谋福利,为集体谋利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责任。

幸福需要奋斗,奋斗包含幸福。如今,施洼村拥有家庭农场11个,7个农业合作社,村集体资产近20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施洼村已由贫困“洼地”变成了富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