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90后硕士耕耘在家乡的田野上——今日“田秀才”,种田不下田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1-01

金秋十月,张家港市永联村3000亩现代粮食生产基地里,永联农旅公司质量管理部副经理陈银岳蹲下身子,捧起一把稻穗说:“今年的穗型看起来蛮大,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永联村田间地头长大的陈银岳对农业生产一直很有兴趣,读研究生时也选择了农学专业,2016年毕业后来到上海一家农业公司担任研发主管。一次同学聚会,陈银岳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由喜出望外,当即决定“回去试试”。

永联村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发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苏南地区首屈一指,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始终保留有8000亩耕地,其中3000亩用作粮食种植,因此急需农业人才。

“从事现代农业是我的梦想,能在家乡的田野上挥洒汗水、耕耘梦想,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在村里的招聘会上,陈银岳吐露心声。看到飞出去的“金凤凰”回到家乡,求才若渴的永联村为他提供了一个管理岗位,但陈银岳拒绝了——他选择到一线当起“田秀才”,实地了解农业生产流程。

2019年,村里购入了一批植保无人机,但没人会操作,陈银岳当即报名参加培训。地块精准查找选取、无人机航线设计、农药量设定……他上午跟着技术人员学习、下午跑到田里实践,很快掌握了操作技巧。

走进农机库,庞大的水稻收割机引人注目,驾驶座前方安装着滚筒式钢爪,下方有排锯齿状装置,可将水稻顺利收入机箱;两米多高的植保机排成一列,后座上卡着的白色药桶连接喷杆……在陈银岳和技术团队建议下,粮食基地陆续购入一批现代化智能机具,实现了从田头种植到加工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在向种田大户学习农业技术时,陈银岳发现村里没有完整详细的农业生产记录和作业流程,种植基本凭经验,缺少规范性。于是,他一边学习一边详细记录下灌溉、施肥、洒药、除草的具体时间和用量:6月18日,每亩水稻施12.5公斤返青肥(尿素);7月9日-12日,进行防治病虫害,每亩水稻用25毫升井冈霉素和10毫升康宽……就这样,一点点建起永联村农业生产大数据系统。

有了这套大数据,再结合粮食生产基地控制系统,不用下田,便可实现“精准种田”。在控制室,只见陈银岳轻点鼠标选定一块区域,打开阀门、启动水泵,农田便开始自动进行灌溉,屏幕上实时显示水的总量;眼见数值达标,再关闭水泵,灌溉便顺利完成。如今,永联村3000亩粮田只需9个人打理,产量、质量不断提升。基地共种植南粳5055、早香粳1号、苏香粳3号等9个品种,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

望着面前这片田野,陈银岳充满期待地说:“永联正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拥抱幸福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