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生态农业,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句容市这样复制推广“戴庄经验”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06

田间路旁青翠欲滴,啾啾鸟鸣萦绕耳畔,草莓甜香充满大棚……人间最美四月天,记者在句容市蹲点调研,真切感受到了句容复制推广“戴庄经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幅幅新美图景。

发“绿色财”,农民“钱袋子”鼓得快

在天王镇戴庄村,记者一下车就闻到一股酸味。村干部笑道,田里施的是醋糟加工的有机肥,运肥时掉了些在路口。

18年前,刚退休的农技专家赵亚夫来到戴庄村。他看到这里生态环境特别好,决定做有机农业。最初种植大米,后来种果蔬、养畜禽,始终坚持“有机”二字。稻田里,收完稻子就种草,红花草、黑麦草,翻到地里便是肥。果林里,养鸡放羊,鸡吃虫、羊吃草,鸡羊粪便就是果树的有机肥。

戴庄的山、水、田、林、湖、草,得到了精心呵护。“戴庄稻田里有将近130种小动物呢。”78岁的赵亚夫为戴庄的生物多样性而欣喜。戴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被环保部连续两次核定为“有机食品基地”。

经赵亚夫推动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引导,“稻田综合种养”“稻肥轮作”“发酵床养殖”“林(果)—草—禽(畜)”等生态种养技术及立体套种模式在句容推广。2019年6月,句容10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5万亩,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下降20%;100亩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5000亩,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下降30%。

生态农业,给农民带来了高收益。2003年戴庄村集体负债8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元,如今村集体年收入200多万元、村里866户有400多辆私家车。天王镇唐陵村,村民靠苗木种植、交易,一改贫穷面貌,三口之家年收入最少二三十万元;后白镇西冯村,家家户户种草坪,普遍城里、村里各一套房。句容市统计局介绍,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

好生态还火了“农业+旅游”。2019年清明小长假,该市“网红”景点天王芝樱小镇、白兔伏热花海,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3%和720%。

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打造富民产业

赵亚夫认为:“‘戴庄经验’的内涵是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核心措施是加强党的领导,办好合作社。”

2006年,戴庄成立了该市首家有机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并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留给农民,用提留的公积金为村民办事,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起初100多农户入社,后来村里有地的812户农户,全部入社。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他在合作社担任理事长,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在合作社兼职,合作社依托党组织,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

2013年、2014年、2016年,句容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发文,在全市推广“戴庄经验”,倡导“村两委”成员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农业主导村的村“两委”与村里核心合作社的理事会“交叉任职”,加强村社互融共建;加快合作社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社建。

宝华镇仓头村是传统种植业村庄,过去各家独立耕种,农民收入微薄,且大片良田因缺乏劳动力而撂荒。向戴庄村学习成立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后,仓头村开始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先后添置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建起烘干中心、机米加工线。“以‘党支部+合作社’破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短板。”村党总支书记、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贤财说,“买农机、盖库房,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让我们能够发展高效农业。”

近年来,句容培育出“戴庄有机农业”“丁庄老方葡萄”“强民稻米”等15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与此同时,合作社也在联手,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市场话语权。茅山镇种植葡萄,由核心区丁庄村向周边辐射。2015年,茅山镇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成立。5个行政村的7家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一共1927户种植户抱成团。2万亩葡萄,实现品种育苗、生产资料、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品牌销售“五统一”,“丁庄葡萄”有了市场定价权。

由戴庄这块“试验田”起步,到全市出现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句容形成葡萄、草莓、大米、茶叶、草坪、苗木等市场竞争力强、富民效果明显的农业产业。

三支生力军,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前行

2019年4月18日,赵亚夫与日本农业专家田中一久,走进白兔镇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现场解决草莓种植技术问题。

在句容蹲点期间,记者多次遇到赵亚夫。“葡萄、草莓产业为什么能坚持发展20多年、30多年,没有一阵风就过去?”他说,“因为科技支撑。”

老人带出一批践行“亚夫精神”的农业科技人员——他们被农民亲切地称为“亚夫二代”。赵亚夫等退休农技专家、在职农技专家、农民中的“土专家”,组成30多人的“亚夫团队工作室”。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农业经营新模式,建设农业乡土人才队伍,修复与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粮油、果品等6个产业,形成“1个首席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服务小组+若干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

生态立业,强村富民,句容还有一支强军劲旅——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他们能力强、威信高,带出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干出致富一方的优势产业。句容要求村“两委”成员要争做“亚夫式”干部,当好“领头雁”。

唐陵村党委书记刘树安,带领党员干部发展苗木产业,成立合作社,建设苗木交易市场。曾经的贫困村,通过连续11年的努力,实现村集体资产突破1亿元。

西冯村党总支书记李治顺,同样放弃自家经营良好的企业,带领村民发展草坪产业,全村5000多亩地全种草坪。去年西冯村草坪销售收入达1.9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9600元。

科技支撑、“雁阵”引领,句容80后、90后职业农民增多。茅山镇东霞村90后丁方平前年回村,跟父母种葡萄,成为一个懂互联网的“葡二代”;西冯村陈文军原先在深圳开电子厂,2006年回乡种草坪,后来当上经纪人,现在一年纯收入100多万元;华甸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蔬果生产基地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90后毕业生逐渐挑起大梁。

农技专家、党组织带头人、青年职业农民,推动句容生态农业持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