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盐城:让盐碱地成为大粮仓

来源:盐城新闻网 日期: 2021-11-24

盐城依淮傍海,西汉元狩四年因 “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曾赋半天下。北宋范仲淹修筑“范公堤”使农灶两受其利;张謇废灶兴垦,盐城农业方兴。沧桑巨变,盐城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盐碱地改良科技进步史。改革开放以来的盐城农业,不断谱写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盐城盐碱地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发展——盐城农业方兴未艾

盐城是一座在盐碱地上崛起的农业大市。历史上的盐城,由于交通闭塞,生产方式落后,地瘠人贫,1949年全市农业产值仅为4.01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盐城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随着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盐城农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名列江苏省前茅。20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207.2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260多倍,成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经济总量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农业增加值706亿元,较2015年年均增长7.34%,设施农(渔)业面积全省第一。全市粮食连续7年超过140亿斤,蔬菜、家禽、水产、经济林果等百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盐城正由农业大市向着农业强市迈进。

20世纪50年代初期,盐城粮食产量仅有13.8亿斤,亩产不足240斤,2014年产量登上亩产超吨粮、总产超140亿斤的新台阶。盐城用仅占全国0.18%的土地、0.64%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2%的粮食、1.22%的油料、3%的蔬菜、1%的肉类、2.92%的蛋类和1.93%的水产品,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江苏唯一。

盐城也是一座在盐碱地上崛起的现代城市。盐城农业实现的跨越性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战略后院和压舱石作用。“十四五”期间,盐城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总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的生动实践中,将农业大市打造成为农业强市。

收获前的废弃盐田“吨粮稻”

创新——盐碱地改良攻坚克难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江苏占1000万亩,盐城沿海滩涂面积约为683万亩,占江苏省的70%以上,而且还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

几十年来,盐城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密结合的基本方针,不遗余力培养数千名农业技术人员,一代代农技人员前赴后继艰辛付出,为推动盐城农业发展,推进盐碱地改良和种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1977年从农业大学毕业的茆训东研究员,潜心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立志为盐城农业发展多作贡献。从1986年起就参与原农业部《江苏沿海盐碱地围垦改良项目》的具体实施,先后完成和参与《碱蓬等耐盐植物驯化利用》《废弃盐田快速高效改良利用技术创新与集成》《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集成与示范》《滨海重盐土头年吨粮田》等多项课题,其申报的多项国家科技发明与实用专利已有4项被授权,2014年以来一直为废弃盐田稻麦单产新纪录的保持者。

30多年前,从盐城农校毕业的王宣山成为来到大丰区的第一批农技人员,面对大丰农场5200亩盐碱荒滩,他心存梦想,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盐碱地于1998年亩产达千斤水平。土地有了生机,大家不再只追求种粮,转而开始发展科技育种,第二代农技人陶亚东就扛起了这个重任。从2005年到2008年,陶亚东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跑废了一辆新摩托车,也研制出了适合盐碱地的高产良种。

2018年10月,曾是白茫茫盐滩的东台7230亩水稻直播田里涌起无边的金色稻浪,第一年种植亩产突破千斤。该项目首席专家茆训东说,这里春天连盐蒿都没有,粉沙土干时像面粉,湿时如淀粉,盐分在10‰左右,最高30‰以上。在不毛之地种稻,还要稳夺高产,唯有技术创新。研究人员摸索出“5N快速高效脱盐法”“三干法夺三苗”以及咸水灌溉等关键技术,以深耕、勤灌、多旋来“改土”,用良种、密植、足肥促丰产,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让滩涂重盐土当年就变成了大粮仓。

目前,盐城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1978年的3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6%,还在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江苏省农科院王才林研究员分析说,耐盐水稻种植形成的特殊环境,还具有淋溶压盐降盐和平衡土体肥力等生态效应,有助于盐碱地土壤的持续改良;而且水稻非常适合机械化收种和规模经营,与沿海滩涂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的特点正好吻合。

研究人员查看水稻长势

担当——国企破冰勇于登攀

作为盐城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国企,江苏银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担当农字头”的主业主责,在全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盐城样板”的同时,积极实施废弃盐田快速高效改良技术与模式创新,创造了盐碱地改良种植的一项项新纪录,不断攀登重盐碱土改良粮食产量新高度。

早在2013年11月,银宝集团就开始在这片有着近百年产盐历史的沿海荒碱地上,与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协作攻关,设立“废弃盐田快速高效垦植技术与模式创新”和“滨海重盐土头年吨粮田”等课题,并与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沿海地区农科所等单位开展科研合作,特聘农业研究员茆训东担纲“废弃盐田重盐土快速高效垦植技术及模式创新”课题研究。

针对田埂上只有碱蓬、芦苇、三菱草等野生耐盐植物的10565亩盐碱地,平均海拔1.6~2.7米、区域高差65厘米、部分田块内落差50厘米、土壤平均盐分达4.37‰、局部最高盐分达100‰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研究人员着力打好水源保障、灌排配套、土地平整、电通路畅4项基础,采取耕、晒、泡、旋、排5N快速高效排盐法,实施深松、勤灌、多旋、良种、密植、足肥6项配套技术,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进行专家会诊,做到因地、因苗、因虫、因草制宜,及时制定和修正用药方案和防治办法。

经过悉心管理,2016年,试验田块实现了改良当年两季种出1243.5公斤稻麦产量纪录,其中水稻最高亩产达659.6公斤。使昔日白花花的盐碱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金灿灿的稻麦,创造了沿海重盐土开发头年种植水稻平均单产、最高单产和亩均效益三项新纪录。

在盐碱地改良的万顷良田连年实现水稻亩产新纪录的基础上,2021年,银宝集团进一步设立“废弃盐田吨粮稻技术创新与集成课题”,得到盐城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新课题立项以来,积极落实塌方、管涌、陷车、盐害、板结、贫瘠、草害、病虫、倒伏、早衰等十条应对措施,从精团队、轻资产、大服务、高效率等方面全面创新现代化农场高效经营管理模式。

课题组按照一播夺“三苗”和精准栽培的工作总要求,制定完整科学的水稻种植方案,实施系列配套快速高效排盐法,实现了百日排盐达到常规技术10年的排盐效果;通过加强经常性的知识培训和技术辅导,把科学的盐田耕种方式、经营模式灌输给全体职工,把工作要求与产量、成本相挂钩,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2021年10月17日,经由国家长江流域稻作技术中心主任、扬州大学教授戴其根担任组长的专家组鉴定,重度盐田水稻单季亩产最高为852.3公斤,实现了《废弃盐田吨粮稻技术创新与集成》课题阶段性预期目标。这一数字再创废弃盐田重盐土机械水直播稻谷单季亩产新纪录。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种的粮食。”铭记总书记的教诲,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盐城市农业研究员、盐碱地改良专家茆训东表示,将更加注重加强耐盐碱种质资源利用,转变科技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新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尽早实现盐碱地吨粮稻技术创新目标,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