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精准帮扶 锡山出实招解民困暖民心

来源:无锡日报 日期: 2021-08-02

针对低收入家庭中的深度贫困家庭,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模式,七年间从生活保障、学业、就业、医疗、心理疏导等方面救助困难人群

政策接连出台,通过制度化实现精准扶贫的透明、公平,同时设立特困帮扶基金会,长期扶贫资金也有了保障

精准扶贫吸引了锡山区1600余家企业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家庭自救相结合的良性帮扶模式

从2009年起,锡山区探索建立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突破原有的对低收入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从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综合考量,救助因病、因残而陷入深度贫困的家庭。七年间,4950户次的深度贫困家庭、1000多人次的深度贫困家庭学生和孤儿,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救助,学费也有了保障。精准扶贫政策真正使他们物质有保障、精神有依托、生活有希望,被救助群众称“干了实事,暖了民心。”

缺什么补什么,“靶向帮扶”救助贫困家庭

春天的风暖洋洋的,锡山区东北塘街道锦阳村西浜村民王芳(化名)坐在家门口摆弄几盆花草。“如果不是这些年政府为我的医药费‘买单’,说不定我早就不在了。”王芳哽咽着告诉记者,十年前刚工作的她突然瘫痪,不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2009年村里将她送到东北塘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医疗费用都由政府“买单”,如今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按照以往的政策,王芳并不能享受到大额医疗费用救助。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帮扶对象从最困难的低保、重残家庭,延伸至低保标准1.5倍以内的低收入人群,再扩大到医疗支出超过家庭年收入1.5倍以内的其他困难家庭。“对于家庭支出远远大于实际收入而造成的贫困,光靠自救很难走出困境。过去的帮扶政策在解决这部分特困群众的困难上仍显不足。”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在苏南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由于收入低造成的贫困人群数量不多,但生病或意外致残可能会迅速压垮一个家庭,精准扶贫实施有针对性的救助,“缺什么,补什么”,如今已有一半以上的深度贫困家庭摆脱了深度贫困。

“对受助家庭小孩学业的保障是精准救助的最好体现。”民政局人士介绍,政府按标准从幼儿园到大学进行全额资助,每年暑期发放学业补贴。东亭街道的老张因车祸失去工作能力,妻子也没有工作,家里有三个孩子,全家五口人靠低保金生活。2012年纳入救助名单后,当年暑假便领到了4500元的救助金和2.05万元学业补贴,三个孩子顺利进入高校就读。至今全区已发放学业补贴700.65万元。接受学业救助的孩子中,大学本科生有171名。有的学生毕业后,政府推荐就业,其中一名孤儿便通过竞争走上了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现已成为一名镇政府工作人员。“困境家庭脱贫的希望在小孩身上,保障了小孩的学业,也是给了这个家庭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希望。我们没有让一个孩子因家贫而失学。”

政策接连出台,精准扶贫形成制度

“去年政府给村里一户纳入深度贫困家庭的村民送来了几万块钱,那位村民激动得都哭了,邻居看到也感动得哭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温暖得不得了。”锦旺村村书记章文昇告诉记者,他在向村民传达政策的时候特意强调,政府关心百姓,但申请者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不是谁想纳入就能纳入的。章文昇说,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他对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很了解,想要弄虚作假首先就过不了他这一关,他要是弄虚作假,大家也一眼就能看穿,村里每年有四五人受到救助,“没有人因此觉得政府偏心”。

2010年锡山区政府向216户次深度贫困家庭发放帮扶资金242.43万元,此后的数年间,救助力度越来越大,帮扶范围越来越广。2015年有1329户次接受救助,发放资金为1718.96万元。单户最高帮扶金额由2010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5万元,仅2015年,全区帮扶超过5万元的家庭占比为8%,超过10万元的家庭达2%。2014年设立了覆盖全区的亿元级弱势群体帮扶基金会,政府出资2亿元,企业募集0.5亿元,为深度贫困帮扶工作提供了长期充足的资金保障。

这么多的钱发下去,要让群众觉得发得公平,流程上就要严格把控。锡山区突破原有村(居)委推荐、个人申报、上级审批的传统工作程序,精心设计了一张《锡山区困难家庭救助需求评估表》,多方面对困难家庭进行评估,得出救助需求指数。对申请家庭从房产、车辆、金融资产、过度医疗等11个方面进行细致说明,从发现深度贫困家庭到帮扶,要经过六个环节,其中有两轮公示,防止出现不公平和投机行为。在资金发放上,将每户深度贫困家庭与区正科级领导、镇(街道)党员干部结对挂钩,并请爱心企业家共同参与,通过走访入户的方式发放资金。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民政局通过电话询问、上门抽查的方式确保资金发放安全、到位。

为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规范开展,各项政策接连出台。2010年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区深度贫困家庭评定工作的通知》,对深度贫困家庭的界定、产生和评定程序、受理审批、救助标准等进行了规范;2013年《关于深化全区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救助工作的方案》、2015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帮扶工作的操作办法》等的出台,保障了精准扶贫工作得以一年年地往纵深推进。

出钱出人出力,企业和社会组织踊跃参与

“走进其中一个贫困家庭,鼻子都酸了。当时我就想,我现在有能力,一定要回报社会。”位于锡山区的英特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克勤多年来积极参与扶贫,他告诉记者,传统的扶贫模式给个几百、几千,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和孩子的上学问题,可以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英特派一次性认捐了500万元,2014年又主动捐了80万元给特困帮扶基金会。

像英特派这样的“慈善大户”,锡山区还有很多。2014年设立特困帮扶基金会时,全区有1600余家企业参与募集。去年区里建立帮扶对象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和爱心企业信息库,对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全面实施就业援助。许多企业积极响应,拿出合适的岗位招收深度贫困家庭的子女。“我们随时准备接收这些家庭的孩子来上班。”尹克勤说。

锡山区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的原则是“四个结合”,即当前与长远、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公开公正与规范管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使帮扶对象从基本生活保障到学业、医疗、就业等方面达到全覆盖,无一遗漏。

除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生活、学业和就业方面提供保障,区政府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社工组织,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我会倡导我帮助的人一起来做公益,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2013年荣获全国“学习雷锋好少年”称号的小许阳光、自信,在学校建立“惠乐义工”,带领同学一起做公益。但在几年前,他却是个叛逆、不懂事、令爷爷奶奶伤透脑筋的问题少年。无锡市锡山区乐助社工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到他的家庭、学校、社区了解情况后,从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展开介入。小许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和融入社会,变得自信,懂得感恩。“困境儿童普遍存在情绪不稳、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让他们融入社会、以健康的心态生活,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锡山区乐助社工事务所负责人介绍,2010年开始对72名困境儿童进行为期三四年的心理疏导,如今他们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人生轨迹也由此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