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区: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1-09-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收官的关键词。在扬州江都区这片热土上,百万儿女高唱“小康江都、筑梦龙川”的奋进之歌,奏响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时代交响,描绘了一幅幅共创未来的幸福画卷。
一张蓝图绘小康
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谋小康。30多年来,江都历届党委政府以坚韧不拔的恒心,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依靠和带领百万江都儿女,在1330平方公里的龙川大地上,谱写了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华章。
进入新时代,一个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正在江都揭开神秘的面纱——全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多姿多彩的“小康梦”照进现实。
截至2019年,江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4.5%,监测指标完成情况位居全市前列,迈入全省20强;2019年,江都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6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4位,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秀答卷。
党建引领奔小康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责任在肩,各级党组织吹响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的战斗号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江都建立“1+N+N”党建扶贫联动机制,全区100多个部门、1000多家企业、2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帮扶,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基层强,奔小康。全区数百名挂职“第一书记”、富民头雁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探索“支部+合作社”“支部+大户”“支部+电商”等富民模式,帮助一批经济薄弱村“摘帽”。
对外开放谋小康
小康路上,对外开放。在30多年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江都抓住外向型经济的先机,打开江淮之都对外开放的大门。
江都工业经济,有过辉煌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东车西绸、南船北油、钢管车把、机床电话”八大主导产品,到90年代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凤还巢”现象,江都主要经济指标一度领跑苏中。
改革春风劲吹,江淮之都巨变。江都仅用3年时间,就被列入国务院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13个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江都外向型经济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人民群众创小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中,江都人民奋楫扬帆、乘风破浪,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铸就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苏南民营经济悄然兴起的背景下,江都乡镇企业在苏中地区蓬勃发展。1979年,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在原竹墩乡诞生,拉开了江都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幕。从此,江都民营经济一直领跑扬州。
“春江水暖鸭先知”。截至2019年,江都市场主体总量达9.5万户。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变革的首创者,意气风发地奔向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夺小康
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近年来,我区推进危房改造、大病救助等扶贫政策落实落地,“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5年,我区有市级薄弱村22个、区级薄弱村26个,到2019年底,全区高标准完成危房改造、低收入农户脱贫、22个市级薄弱村“摘帽”工作,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区委区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了脱贫攻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江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