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民心民智托起“第一隧”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5

9月19日,注定要写入古城扬州的发展史。这一天,连接古今、贯通东西的瘦西湖隧道通车,文昌路之堵由此将得到缓解。

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这几年,城市发展了,但文昌阁周边交通却越来越堵,成为市民最关心、关切的问题:网络论坛上,几乎每年都会掀起几次有关“治堵”的讨论,市长信箱、政府热线等平台上,更是汇聚着老百姓的殷切之盼。路堵如何解?随着瘦西湖隧道通车,这一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顺应民心 一条隧道贯通东西,解决了古城人民出行之痛,更圆了扬州百姓多年之愿。9月1日是扬州中小学生秋学期开学日,也是扬州交通一年之中最堵的日子之一。 “走文昌路送小孩报名,从老市政府那里就走走停停,足足堵了半个小时。”提起堵车,和很多车主一样,市民黄忠成记忆特别深:隧道通车就好了,通过隧道就能直接绕过文昌阁。 文昌阁之堵,堵路更堵心。和黄忠成一样,这几年,在享受城市发展喜悦的同时,交通拥堵成为很多扬州市民的心头之痛。2005年,为给文昌阁疏堵减压,扬州几大论坛掀起了一场“刷屏”讨论,数万网友与市民在网上发表意见。为回应民声,市相关部门先后多次通过扬州日报“党报在线”等栏目与市民对话,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设计,制定出了3套改造方案,制成模型向市民公示,征求民意,随后的几次政协主席会议上,这一话题更是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拥堵,成为百姓心头之痛,更成为城市发展的掣肘。“这是老问题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逐步显现。”瘦西湖隧道工程总工程师余郁介绍,扬州是一座东西向带状发展的城市,市区交通路网只有文昌路与江阳路两条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向动脉,老城北区要么是断头路,要么蜿蜒迂转。“这几年,随着大扬州框架拉开和城市私家车增多,贯穿古城的文昌路不堪重负。打通老城外围的分流道路,对老城交通进行合理引导和疏解,迫在眉睫。”余郁回忆,连续几年,文昌阁疏堵一直都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当时提出了在文昌阁下开通地下通道等很多方案,但为了保护古城并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这些方案先后被否决,直到瘦西湖隧道工程最终拍板定案。 “瘦西湖隧道的建成,构筑起一条贯穿城市东西的交通干线,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站在隧道前,“扬州好人”、友谊社区民警徐兆华吐露心声:瘦西湖隧道的建设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不仅可以缓解文昌路与四望亭路的交通压力,也极大方便了外地游客,提升了扬州的城市形象。

“隧道通车,可以让市民出行更畅快。”市交警支队负责人说,隧道对文昌路、盐阜路、四望亭路等道路上的车流,都起到了分流作用,根据初步测算,预计可分担文昌路1/3的车流。 “短短4.4公里,承载着扬州百姓多年的期盼。”通车现场,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正福这样感慨:多年来,规划、城建等部门每个月都会将网络上市民关于文昌阁拥堵的帖子一个个整理、一个个回复,现在隧道通车了,出行方便了,我们终于给老百姓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凝聚民智 从规划到建设,瘦西湖隧道牵动着扬州人的心,更凝结着每一个人的智慧 2013年12月10日,瘦西湖隧道贯通仪式上,一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和拆迁户代表,作为“百姓嘉宾”参加了仪式,双桥街道石桥社区居民刘长年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扬州的大事,是老百姓自己的大事。”刘长年回忆道,从规划到开工,相关部门仅仅在薛庄就召开了五次村民座谈会,听取村民对工程的意见和想法,听取他们对拆迁安置等方面的要求。刘长年感慨:“这么大的工程让我们老百姓自己做主,大家心里敞亮、自豪!” 从开工到建成通车,只有短短三年,但这三年的背后,却倾注着无数人的心血。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雨平介绍,隧道项目从规划到建设,从具体线位的选择到实施方案的确定,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论证。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建设者多年来一直遵守着一条铁律:古城保护服从遗产保护,城市建设更新改造服从古城保护。这条铁律也让瘦西湖隧道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找到最佳最优的方案,相关部门多次到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考察取经,初步确定了五套实施方案。

一道“五选一”的选择题如何作答?一方面,扬州多次召开由规划、交通、文物、建设等各部门组成的论证会,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座谈、再三遴选。另一方面,《扬州日报》等媒体详细介绍了五套方案,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关注,他们纷纷通过网络等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还直接写信给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等部门还走入《扬州日报》“党报在线”等栏目,与网友面对面交流。刘雨平说,之所以要公开方案,就是为了倾听大家的心声。 方案汇集民智,建设更牵民心。市民王平至今记得2010年自己作为社区代表参加的一次讨论会。“建设、交通等各个部门和我们一起座谈,听取我们的想法,每一个意见都被详细记录下来,会后还一条条给出回复。”王平说,自己提出了两点担忧:一是噪音扬尘对生活的影响,二是施工带来交通拥堵。“两点担忧后来都没有发生,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短短4.4公里,倾注着建设者的心血,凝结着老百姓的智慧。”杨正福感慨,瘦西湖隧道建设,老百姓是真正的规划师。

彰显民生 从灯光到风塔,瘦西湖隧道看得见的是精彩,看不见的是匠心与民生情怀 扬子江路,扬州人流最多、最为繁华的路段之一。隧道通车后,周围念四新村等社区居民,通过这条路上的闸道可以直接进入隧道。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条闸道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最早的方案里边,没有涉及这条闸道。”余郁介绍,在一次和居民座谈中,一些居民提出进入隧道不方便,意见整理之后,立刻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扬子江路周围居民多、人流多,开通闸道不仅方便他们也能有效分流路段车流。

“增开闸道,成本就要多花一个亿,开还是不开?”余郁说,在随后的论证会上,经过反复思考,与会者达成一致意见:事关周边大多数百姓长远利益,这一个亿花得值! 看得见的是精彩,看不见的是匠心与民生情怀。回顾隧道建设,每一个细节都将百姓的便利与安全放在第一位: 隧道路面沥青的选择,经过了多次讨论,鉴于隧道内部靠灯光照明,铺设普通沥青容易产生眩光,而且地面防滑效果不好,容易发生车辆碰撞,为了确保安全,最终采用了防滑防眩光的改性沥青。 隧道两侧的墙壁上,每隔25米就安装一组泡沫水喷头系统,共安装了216组。当隧道内部的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时,它就会自动启动,能对50米范围内的隧道除烟、灭火。隧道内还配有6处雨水、3处废水抽排泵房,当集水沟内的水位达到一定值时,水泵自动开启向外排水,确保隧道不会积水。 行得方便、安全,也要行得舒适。为了确保舒适度,隧道湖西段、湖东段分别建设了高10米左右的风塔,里面分别安装了2台220千瓦、200千瓦的大型风机,当隧道内的尾气达到一定值时,风机就会自动开启,向外排放废气。隧道还安装电讯通信设施,让市民在隧道内通话也不掉线。正是这种渗透到细节的民生情怀,形成了一股建设隧道的合力:逢年过节,周边的社区居民都会自发组织起来慰问建设者,送上扬州人的一腔热情;每年“两会”,市民们最关注最关心的就是隧道的建设进程,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期盼。 老百姓满意,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9月19日的通车现场,2000名市民作为嘉宾,乘车通过隧道,感触那份喜悦,留下了一张张灿烂的笑容,这些笑容,还将被制作成笑脸墙,作为这一民生工程永恒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