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高邮市:健康高邮幸福多
来源:今日高邮网站 日期: 2021-08-24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回眸“十三五”,高邮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打造健康高邮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为落脚点,持续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向前跨越,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改造升级村卫生室,织密筑牢基层“网底”
长期以来,因医疗设备配置单一、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村民“家门口”看病就医的现实需求,村民生病后面临“两难”:到城里看病不方便,到村卫生室看又病不放心。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为确保 “网底”不破,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五年来,高邮
市对各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全力补齐基本医疗保障短板,为基层群众托起“健康梦”。
日前,城南经济新区勤王村村民金加英受凉腹泻,来到家附近的村卫生室看病,几副药吃完病情明显好转。 “以前遇到大病小痛都要到镇上卫生院,现在小病小痛在村卫生室就能治好。”金加英说,村卫生室改造升级后,大大方便了村民们就近就医。
据了解,2017年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勤王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对业务用房面积、分室设置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如今的勤王村卫生室配备一名乡村医生和两名定向委培医生,为勤王村和渠南村两个村提供医疗服务。通过标准化改造的村卫生室不仅优化了就医环境,而且添置了硬件医疗设施,极大改善了村级医疗条件,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勤王卫生室的升级改建是我市改造升级村卫生室,织密筑牢基层网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近20亿元,对城市的三级医院进行全面提升。目前“城区2+4、农村4+8”的医疗布局规划蓝图全面落地落实。同时,县级专科医师还与乡镇全科医师、村级乡村医师组成“三师”健康服务团队,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等服务,“健康高邮”建设快步向前,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满满。此外,还新建四家区域卫生服务中心,并对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进行了升级改造,特别是加强了对村卫生室医疗人才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整合了城乡资源,优化了医疗布局,初步建成了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五年来,为破解城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水平较低、高水平医务人员短缺等问题,我市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市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三垛、卸甲、临泽、送桥四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共新增医疗用房3.12万平方米(目前共有业务用房7.5万平方米)。其中三垛医疗卫生中心已被命名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送桥、临泽、卸甲中心卫生院相继顺利通过二级医院创建。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高新区政府投资1.2亿元新建送桥中心卫生院,2017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就医条件。新建成的送桥中心卫生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造,整合了辖区内原送桥中心卫生院、送桥镇郭集卫生院和送桥镇天山卫生院的资源,让人才技术效益得到最大化释放,真正实现了“1+1+1>3“”的效果。特别是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是让新建成的送桥中心卫生院锦上添花。自2017年以来,该院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先后引进了国产联影CT、全自动生化仪、电子胃镜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为解决湖西等偏远地区尿毒症患者就医需求和实际困难,我市还新增送桥、临泽两家血液净化中心,于2020年1月正式运营。两家医院各配备15台意大利贝尔克血液透析机,现平均每天在院透析病人约100人,服务范围辐射整个湖西及高邮东北片区。已经透析十个年头的送桥镇送驾桥村村民江长青感叹道:“以前每周都需赶到市人民医院做透析,来回要3个小时,现在就在家门口就能做透析,十分便捷。”
与此同时,马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到开发区,创成了省级社区医院;高邮镇、城南新区共同出资按照二级医院标准新建的新城医疗卫生中心也在全面建设中;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防保所合并工作也在统筹推进,将进一步优化整合城区医疗卫生资源。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市疾控中心迅速响应,充分发挥卫生应急战斗堡垒作用,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业务培训,准备应急物资,制定工作方案和各项应急措施,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遏制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蔓延。流调组、消杀组的医务人员现场24小时待命,哪里有应急情况就奔赴哪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疫情信息,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各部门联动,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善疑似病例流调报告,对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分析研判疫情的发展趋势,强化疫情信息共享和精准对接,使高邮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迅速开展,取得了“零输入、零感染、零确诊”的阶段性防控成果,为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打造县域医共联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五年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两家三级医院逐渐做大做强;市级胸痛中心、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向区域级提档升级;“百硕十博”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大力实施……县域医联体的打造,资源下沉到片、技术下沉到镇、人员下沉到村,上下联动、加强协作,带动了医院之间学科建设和诊疗水平提升。
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作为全市医疗机构的两大龙头引领,与乡镇医院共建共享医疗资源。 2019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名医工作室、“心血管内科”名医工作室、“泌尿外科”名医工作室相继在临泽、界首、卸甲挂牌运行。2020年5月,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界首分院、市中医医院卸甲分院相继正式挂牌成立。当年11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区域医共体甘垛分院也挂牌运行。两大医疗集团和三垛区域医共体每年度与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建设合作协议,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帮扶方案,重点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同质化等五方面工作,通过以建设协议为抓手,实现医共体内各单位互利共赢、持续发展。截至目前,两大医院分别在全市基层医院合作共建11个联合门诊和10个联合病房。
组建专科联盟,增强优势学科影响力。近年来,我市还建成县域内集中消毒供应、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和心电诊断等五大资源配置中心并实质性运行,全面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提供同质化服务,保证统一质量控制,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截至目前,全市14个乡镇通过上级专家技术帮扶创成扬州市级特色科室32个、省级特色科室6个。
“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市级乃至扬州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真的是太好了。”现在,很多乡镇居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据悉,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每周都要派各科室的专家和医生前往所挂钩的乡镇医院或者村卫生室,进行医疗技术帮扶,让居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县级专科医师与乡镇全科医师、村级乡村医师组成的“三师”健康服务团队,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等服务。2019年我市在临泽与周山探索农村区域医共体建设模式,建立涵盖“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等方面的共同体,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人员互动、科室共建、双向转诊及区域内公交线路互通”的预期成效。同年10月,卸甲中心卫生院与八桥卫生院扩大试点建设工作,送桥中心卫生院与苏北医院以托管形式开展了紧密型合作。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界首分院、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卸甲分院的挂牌运行,有效推动县域内实现差异化分工、同质化服务、协同化发展的就医新格局。
除此以外,“十三五”期间,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形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分级诊疗的有序推进,畅通了绿色转诊通道,基本实现了“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目标;国医文化的弘扬,发挥特色优势,高邮中医成为全省样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使我市创成首批江苏省基层卫生十强市;弱势群体得到重点关注,聚力健康扶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准帮扶被列为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大创新举措;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市,农村“厕所革命”被推荐为全国典型示范,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卫生健康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今,群众看病由往上级医院跑找专家逐步向先找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转变。特别是随着远程医疗提质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经络”日益通畅,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实现了“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