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添彩小康生活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03

日前,昆山巴城镇巴城社区举办了学说昆山话课程结业仪式。经过一年多的学习,30多位青少年不仅熟练掌握了昆山方言,更深入了解了昆山历史文化。这是巴城镇火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股股文明实践清风,让巴城这片古老的土地由内而外焕发出新生机。2019年,巴城镇构建了上下联动、层层压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切实答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层答卷”,用文明实践的力量服务民生。

聚焦根本任务: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乡的新变化、家乡人的幸福生活便是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在巴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伴着宣讲员刘倩清脆的声音,一幅幅奔向小康、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群众面前徐徐展开。

在巴城,有着十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长年活跃在农村社区、大街小巷。主题宣传、公益讲座、文艺演出……他们用接地气的语言、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把党的声音春风化雨般地播洒到巴城的各个角落。同时,巴城的乡村“大喇叭”也再次“出山”,成为了巴城镇文明实践的“招牌节目”。每天下午五点,全镇38个村、社区100多个“大喇叭”集体发声,准时播放惠民政策、好人好事、生活常识、传统文化等内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声”入人心。“大喇叭”的再次响起,也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当前,巴城镇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弘扬时代新风:凝心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高品质农家乐的打造》《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垃圾分类小课堂》《昆北民歌教唱》……东阳澄湖村阳澄讲堂内,一场场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让大家享受到了乡村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村民顾全龙感慨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我们村振兴的‘加油站’!”

巴城镇东阳澄湖村是远近闻名的大闸蟹电商村,村里80%的村民从事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与销售及配套服务。2019年起,东阳澄湖村推动乡村振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要求,在“阳澄讲堂”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课程,邀请创业致富带头人在村里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农家乐品牌打造、乡村旅游开发和乡村体验设计等思路,同时通过开设各类培训课程,不断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培育讲政治、爱农村、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乡村振兴积累了更多的人才支撑。

让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让农民增收致富……事关乡村振兴的每一个关键点都是巴城镇不断探索、试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标所在。巴城镇把实践阵地拓展到田间地头、小广场、院子里等,把实践活动做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扎根农村沃土并开花结果。

回应群众需求:“民呼我应”提升群众幸福感

“陶书记,小区西边的公厕已经造好了,施工方说下个月就可以使用了,有了这个公厕,我们生活就方便多了!”一大早,家住凤竹园小区的袁景来到“老书记工作室”,迫不及待地跟陶同其分享这个好消息。

2019年6月,巴城镇凤栖园社区“老书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陶同其、闵永兴两位退休的老村书记每周轮流在社区坐班,给群众解难题、调纠纷、讲理论,对群众有求必应,成了大家的“贴心人”。社区居民关注的停车位改造、建筑外立面脱落、公厕数量少等头疼事、烦心事,一件件都有了回应。老书记们用朴实无华的土话,用最贴近群众的土方,博得了群众的信任,很多困难迎刃而解。小区环境变美了,居民关系也更融洽了。

文明实践,旨在文明,贵在实践。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只有关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出最大实效。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力量,巴城镇通过把乡贤、致富能手、老党员等纳入志愿者队伍,发挥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和榜样力量,化解基层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和事关和谐稳定的“大事儿”,使志愿服务内容接地气、得民心、顺民意。 截至目前,全镇有340支志愿者队伍、15201名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涌动在巴城大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代言人”。

文明润泽心田,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心滴灌。巴城镇将理论政策、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文艺文化、便民惠民等内容融入到文明实践活动中,倾力打造接地气、群众便于参与的活动品牌。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凝聚起党群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