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农房改善“小”确幸 小康生活“大”安康

来源:连云港发布 日期: 2021-08-02

抓紧抓好农房改善工作,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港城“大家庭”的迫切需要。

我市农村的产业、配套、公共服务还处于零散状态,制约了农村整体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希望和最美好的向往。

顺应群众期盼,我市主动探索、先行先试,按照“四化同步”理念推进农房改善,以提档、提质、提效为主线,将农房改善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农房改善的样板,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让新农村更有品位、更有特色、更有底蕴。​

“红色邻里”搭建基层治理的崭新舞台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房改善的“新产物”,因社区内的农民来自不同的村子,农房改善的工作不能止步于此,还要面临社区后续管理和发展问题。我市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建设“红色邻里”,开启基层治理的“红色网格”。

走进灌南县堆沟港镇兴港中心村,整齐划一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干净整洁,繁华热闹的商业集中区车水马龙,波光粼粼的函珠湖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村子的中央。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美画卷尽收眼底,让人充分感受到这个文明乡村展现出来的无限魅力。

兴港中心村位于灌河北岸,始建于2006年7月,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入住3610户、总人口达2.2万余人。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6年,经灌南县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灌南县堆沟港镇兴港中心村联合委员会”,联合党委下设9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联合党委书记,成立小区办,负责统筹协调中心村物业管理、纠纷处理、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

一直以来,这里坚持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双网融合”,构建社区基层微治理体系,以责任区为单元划分基础网格,按照“1+X”的模式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即每个网格明确1名网格长或专职网格管理员,整合老党员、社区民警、社会工作者等人员着力把组织设置嵌入网格、职责任务落在网格、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实现有效覆盖,全面提升兴港中心村基层治理服务水平,助推全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实现社区居民自主决策、自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堆沟港镇党委本着“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原则,通过业主推荐、自荐及业主提名等方式,选举产生兴港社区业主委员会9名成员。业主委员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履行职责,以服务居民、服务社区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急、难、愁问题,真正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为了对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变社区物业管理缺失、环境保洁无人管理的现状,该镇还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公司为依托,成立兴港中心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了做好社区居民的“保姆”,物业公司一方面维护社区治安,另一方面确保社区“颜值”,对社区内的公共区域、河道进行保洁。同时,设立公益“应急岗”,招募电工、家电维修工、木工、泥瓦工等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免费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维修方面的困难。

今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双创”工作中,堆沟港镇党委还结合农村集中居住区治理需要,推动基层党员队伍在集中居住点治理工作中实现转型。该镇以集中居住区居民“微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微治理”,通过开展党员“微积分”管理、“先锋党员分享会”、“身边的文明故事”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到社区和治理当中。活动中,社区涌现出了一批“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英雄模范老党员。年近古稀的国家二级英模原堆沟港镇司法所所长王立步成立了“王立步工作室”,探索总结了“谈”“访”“议”“导”四步骤的“王立步调解工作法”。目前,这套工作法已逐渐成为解决社区居民矛盾的“玉如意”。

“绿色生活”激起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

清晨,朝晖洒满白墙黑瓦,朴拙灵动的壁画间或点缀着墙面,整洁的道路和两侧的银杏、广玉兰交相辉映。不远处,还有老人带着孩子在健身路径旁玩耍,路北公园里的工人们正在铺设景观池里的大理石。这是东海县石梁河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移民生活带来崭新变化。

走进社区内,笔者顿时被眼前的场景怔住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柏油主路足有十几米宽,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家家有院、户户朝南的“小别墅”连片林立,建筑风貌统一的墙体全部粉刷成白色,各家门前绿化带里的绿色植物翠绿欲滴,感觉就是在江南小镇里面徜徉。

自2017年来,该镇积极响应上级对于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对全镇居住人口较少、洪涝灾害易发生、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小南辰、郑庄、东尧3个自然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并新建南辰新型社区进行统一安置。截至2019年底,该社区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搬迁东南辰、郑庄、东尧3个自然村382户。

“目前,一期382户全部搬迁入住,二期160户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前完成搬迁入住。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南湖公园已完成,北湖公园正在建设中,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厕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社区超市已完工,正在进行招商谈判,社区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中。”石梁河镇党委书记魏伟介绍,在农房改善的基础上,将“绿色生活”作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必要条件。

在社区主路东侧的一幢“小别墅”前,我们见到了75岁的英昌士老人,他有3个儿子,一家三代人4名军人报效祖国。他的老伴郭奶奶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花池。在花池里,老人种上了月季和桂花。她开心说:“以前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是烂泥,路又滑,不敢走。现在呢,住进了新社区,出门就是柏油路,还在门口种花,日子舒坦着呢!”

在社区主路北侧的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小区部分主体建筑已完工,正在内部装修,工人们在加紧作业,现场繁忙而有序。“正在建设的二期小区项目占地150亩,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可大大满足村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项目现场负责人窦怀源介绍,新型社区配套道路、供电、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同时提供教育、医疗、养老、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全部建成后可满足约700户、3000余人实现集中居住。

“世外田园”般的生活环境,不仅“美”了农民的生存环境,还“富”了农民的腰包。村民傅善杰在一路之隔的连云港博云机械有限公司上班,每个月多的时候可以挣到6000多元,他说:“过去每天在地里做农活累得腿疼腰酸,现在俺也是工人了,工资也满意,下班回家还可以照顾父母、孩子,很满足。”

“农村居住小区必须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高比率就业和高水平治理。”魏伟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紧扣目标任务,科学合理调度,抢抓工程进度,强化产业支撑,高质完成农房改善工作。把农房改善作为“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的有力抓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同时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适应村庄发展演变规律,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全面展现新时代石梁河崭新形象。

“金色发展”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

日前,笔者在海州区新坝镇沙杭新型农村社区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景象。据新坝镇副镇长张建鑫介绍,为让群众尽早住上新房,建设者们抢抓当前有利条件,调人员,上机械,全天候安排轮班,昼夜奋战,保质保量完成施工进度。

据了解,沙杭新型农村社区计划新建农房315套,用于改善临近的小荡、王付等5个村部分农民住房条件,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房屋设计以低层双拼为主,采用传统中式建筑风格,设置4种户型供村民选择,同时在社区中心地段还建有改善低保户、五保户住房的农户暖心房20套,并配备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乡村电影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在浦南镇太平新型农村社区,绿树掩映中一栋栋民房古朴典雅、简洁大方,白墙黛瓦的设计风格让居住品质更显内涵。走进小区,数台挖掘机正平整土地、工人们在忙着进行部分楼栋外墙粉刷和拆除外架,一个崭新美丽的农村社区呼之欲出。前来看房的村民王俊峰说:“我们家就住在这附近,挺漂亮的,心里特别激动,过来看看,希望能早一点拿到房子。”据了解,太平新型农村社区依托既有康居示范村集聚发展,与太平一期、二期建设采取组团式布局,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目前,周边已建有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卫生室、菜市场等,西侧紧邻已建成的太平小学、幼儿园、边防派出所等场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

为将农房改善“改”到群众心坎上,海州区让农民参与选择的工作方式细致入微。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该区先后出台了《海州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实施意见》《海州区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购房补贴办法》等政策,各镇街也结合实际,出台了鼓励农民群众进城入镇居住和新型社区集中安置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并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宣传引导,让政策不“留白”、群众真知情,激发农民群众自愿改善住房条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充分尊重农民进城意愿,海州还向计划搬迁村庄的村民发放1.8万份调查问卷,主动征询群众意见,结合问卷调查情况,设计了“进城入镇”“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民向城镇集聚的同时,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在此基础上,该区还聚焦“新老结合、产居融合”特色,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持续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污水处理、村庄绿化、道路提升、基础综合配套设施等建设,让镇村宜居品质日益提升。

为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海州区全力打好“产业兴农”牌,坚持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并行,在省级浦南现代产业园、太平云海康养、新坝“花果香”田园综合体项目等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周边安置了康宁新型社区、香浦世嘉农民安置小区等新型农民社区,把搬迁群众融入产业链中,并进一步发展优质稻米、绿色果蔬、精品花卉、生态水产等绿色高效农业,引导兴办环境友好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打造一批产业小镇、特色田园乡村、旅游经济示范点等,确保搬迁农户家门口就业,住进新居的同时有实在的保障和持续的增收。

(图片由傅本龙 孙荪提供)